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接触现实经济利益后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查,并初步阐述自己的经济学、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一部未完成的早期文稿,有三个笔记本组成。马克思在《手稿》中从现实出发,从工人的实际境遇出发,通过自己扎实的学术研究后,对对象性思想有详细的描述,马克思指认,“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自己的自然界,就不是自然存在物,就不能参加自然界的生活,一个存在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对象,就不是对象性的存在物。”①马克思又说:“一个存在物如果本身不是第三者的对象,就没有任何存在物作为自己的对象,也就是说,它没有对象性的关系,它的存在就不是对象性的存在,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②马克思终身的工作都是在致力于使人获得充分的对象性。本文从马克思对象性思想视角出发对《手稿》进行文本解读。本文认为沿着对象性的视角可以把手稿的整个内容贯穿起来。首先对象性是人的存在方式,人获得丰富对象性的过程就是对象化,相反人丧失对象性的过程就表现为异化,这样对象性就生成对象化与异化二维。马克思以此二维又对三方面进行研究,即针对经济现实的经济学研究;针对批判方法的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的研究;针对获得充分对象性的理想社会状态的共产主义的研究。这里要注明一点的就是,马克思的研究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以上的逻辑思路也是建立在客观现实基础上的,而不是头脑中凭空产生的。本文的结构安排也就是以上思路的具体展现。文章的绪论部分主要叙述三方面内容。第一方面简要说明对象性思想在历史上的流变。第二方面介绍《手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三方面写本文的选题意义及创新点,对《手稿》对象性思想的解读的意义在于可以加深对《手稿》的整体认识,深化对实践等马克思哲学核心概念的理解,还可能为解决生态危机、全球危机等现实问题提供思想资源。文章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介绍《手稿》的文本结构,以达到对手稿有一个整体的清晰的认识。手稿的结构方面主要有两个注意点:①手稿是笔记,不是成熟的著作,②手稿有两种编排顺序,我们看到的中文《手稿》是逻辑顺序编排的,另外种是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的。第二方面摘出《手稿》中的对象性思想进行专门论述,并分析了在《手稿》中经常出现并与对象性紧密相连的几组概念:对象化、异化、劳动实践。从对象性思想出发可以深化对这几组概念的认识。对象性的获得过程就是对象化,对象性的丧失过程就是异化,而从哲学上理解“实践”就是“对象性的活动”。文章第二部分解读笔记本Ⅰ《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中的对象性思想。主要探讨五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探讨对象性思想基于的现实,马克思的对象性思想既不是凭空想象的也不是纯逻辑的推演,而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现实。第二方面探讨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异化。第三方面探讨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第四方面探讨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第五方面探讨人与人相异化。文章第三部分解读笔记本Ⅲ《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中的对象性思想。主要探讨四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探讨真正的共产主义是对象化与自我确认的统一。第二方面探讨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第三方面探讨对人的本质的真正的占有,充分获得对象性。第四方面探讨工业的历史是一本打开了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文章第四部分解读笔记本Ⅲ《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中的对象性思想。主要探讨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探讨马克思对黑格尔“扬弃对象性”的分析。第二方面探讨马克思“彻底的自然主义、彻底的人道主义”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