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视域下符合说真理观的困境及其出路——马克思实践真理观探析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c86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真理观在符合说的意义上来理解真理,仅将真理观局限于认识论的视域。但它却面临着来自感觉经验和理论逻辑两个方面的诘难,诘难使传统真理观陷入理论困境,同样,用此种真理观指导实践,也会造成现实困境。 可见,认识的真理性问题在纯粹认识论视域下不可能获得解决,因而必须超越单纯认识论视域。马克思第一个超越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唯理智主义,转向实践真理观,为解决传统认识论真理观的困难,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马克思实践真理观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在理论上,马克思实践真理观将真理纳入实践的视域下,认为主体、客体的对立,只是主客不分的生活世界的一种衍生状态,实践成为认识更本源的现实性前提,进而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主客统一。在现实中,马克思实践真理观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前提,其成为科学发展观直接现实性的理论基础,对于构建和谐的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几乎在每一个哲学发展的重要时代,悖论问题都受到学界的特殊关注。当前国内外悖论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逻辑学界,集中于逻辑悖论。但是悖论问题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逻辑问题,它更是
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 ),生于1929年,先后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瑞士苏黎士大学、德国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法兰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有关于“救世主”的思想和教义。救世主思想是一种源于苦难,着眼于盼望的神学观念。这一思想实际上是能够放在现代性矢量时间维度的。近代之后,这一
论文立足中国经典诠释传统和诠释实践,借鉴西方诠释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审视《易传》对《易经》的诠释问题,厘清《易传》诠释《易经》的最初面貌、根本目的、方法体例、实践价值
概念是语言、思维的基本单元,概念的运用触及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概念对我们生活既然有着如此深广的影响,那么概念的哲学研究这个课题也就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这个
二战以来,人类一方面享受物质文明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一些理论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生态学联合起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形
僧肇以性住不迁说与不真即空之理构筑其独特的形而上学。其学术之渊源一为龙树的性空幻有说,一为郭象的独化论。性住不迁明时间与实在,不真即空理约本体与现象。大略以假名存有
在一个法治日渐成为强势话语系统而道德价值受到损坏的世界,虽然道德已不再像古典世界一样直接意味着幸福,法治的状况对我们的生活有直接的影响,但道德贫乏的生活却肯定不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