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提出的“节能节地、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给墙体材料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以浮石次轻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这一新型墙体为对象进行了热阻和传热传湿的研究。利用了“分块平均法”来计算组合砌块墙体的热阻,并计算分析了墙体在不同含湿状态、不同骨料导热系数,由于骨料导热系数和孔洞材料变化引起的不同修正系数条件下的热阻及其变化规律,给出了在不同修正系数时热阻的差别,并进行了修正。比较了处于相同含湿状态和修正系数下墙体热阻,发现并不是填充保温材料越多,热阻就越大,还与填充位置有关,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达到节约材料和节能的目的。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建筑墙体中湿迁移的机理,简化了一些次要因素,建立了以蒸汽渗透理论为基础的适合实际工程的数学模型,用数学模型分析了影响采暖期保温材料重量湿度增量的因素,如室内温度、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地区气候条件(采暖期天数、室外平均相对湿度、室外平均温度)。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本文给出了几种组合砌块墙体在东北三省几个典型城市不同室内温湿度应用时保温材料重量湿度增量以及室内空气相对湿度限值,并制成了表以作墙体实际应用时的参考依据。还给出了组合砌块墙体应用的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限值。给出了砌块墙体的改进方案,验证了其传热系数是否满足节能要求。以非稳态传热和蒸汽渗透法为理论基础,引入室外参数逐时变化值,建立了数学模型,对非稳态传热下的湿传递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编制了适用于不同空间步长、时间步长、骨料、保温材料、室内温度、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地区的保温材料重量湿度增量的计算程序。以哈尔滨等地区为例,计算了保温材料重量湿度增量,并与稳态传热传湿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稳态热湿传递计算结果对于部分墙体是偏于安全的,而对于部分墙体是偏小的。用稳态热湿传递分析有其不合理的一面,有时会得到不准确的结论,非稳态传热下的湿传递更加符合实际,结果更加准确,但是计算比较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