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志贺菌属(shigellae)细菌是胃肠道感染主要病原菌之一,传染源主要为病人和带菌者,通过污染了痢疾杆菌的食物、饮水等经口感染。世界范围内每年发病人数约为1.647亿,死亡约110.6万,其中69%为5岁以下的儿童。在我国引起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为散发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也经常引起食物中毒暴发。许多研究发现,近些年临床上分离的志贺菌对以往临床常用的抗生素逐渐耐药,有的菌株甚至多重耐药。以往的一线药物被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所取代,作为90年代以后治疗志贺菌感染的经验性用药。然而,1999年Ahamed等在印度首次发现了志贺菌中存在SHV-1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以来,世界各地均有志贺菌中ESBL的报道,并且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志贺菌对超广谱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受,给临床治疗带来新的问题。而且,这些酶的耐药基因往往编码在质粒上,使这些耐药基因可在同种甚至不同种的细菌之间传播,极易造成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是临床防治非常棘手的问题。本研究收集了萧山妇幼保健医院、绍兴市人民医院和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8月到12月临床分离的志贺菌42株。细菌经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42株细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接合试验分析耐药基因是否位于可接合质粒上;采用等电聚焦电泳(Isoelectric Focusing Electrophoresis IEF)测定临床分离的菌株及接合子β-内酰胺酶等电点;设计包括SHV-1、TEM-1、CTX-M-1组、CTX-M-2组、CTX-M-8组和CTX-M-9组的特异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临床分离菌株及其相应接合子的耐药基因,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确定β-内酰胺酶基因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生物学分型,用抗血清对志贺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2株志贺菌对碳青霉烯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敏感率分别为100%和95.2%。对氨曲南、超广谱β-内酰胺类和含酶抑制剂的抗生素敏感性次之。对庆大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0.5%和80.5%。11株志贺菌检测到具有ESBL,并且都能够接合,接合子耐药谱与原始菌相似。等电聚焦电泳结果显示接合子均有一条等电点条带,为9.0或7.9。PCR扩增和测序证实等电点为9.0和7.9的β-内酰胺酶分别为CTX-M-15和CTX-M-14。福氏志贺菌中检测到Fla、F2a、F2b、Fx、F4和F4c六种血清型。42株志贺菌中来自萧山妇幼保健医院的11株福氏志贺菌及绍兴市人民医院的13株宋内志贺菌的PFGE条带及位置分别一致。以上研究表明,26.2%(11/42)的菌株携带可接合的ESBL的耐药基因,包括CTX-M-15和CTX-M-14。F4型福氏志贺菌,在萧山地区优势流行,来自萧山妇幼保健医院的福氏志贺菌及绍兴市人民医院的宋内志贺菌分别来源于同一类型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