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GDP从1978年的3650.2亿元提高到2014年的636462.7亿元,年均GDP达141950.8亿元①,但是只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也带来各种生态破坏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物种灭绝等。如果继续追求忽视生态环境的经济增长,环境恶化将反过来影响经济发展、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定。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的加剧,生态治理需求不断扩大,政府对环保政策措施、财政补贴等进行了各种支持,社会各界也在财力、物力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努力。尤其是预算管理将节能环保支出单独列为类级科目后,我国环保工作进步巨大:其一是政府官员“唯GDP论”的改变,环保工作的可视化促使经济发展兼顾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强调经济质量而非规模和速度。其二是政府对环境及能源的保护意识增强,环境建设逐渐完善、环境执法与环境监管更加透明,公众对环保的关注度也飙升。虽然环保工作的落实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节能环保投入虽然增大,但是水平仍偏低。据统计,“九五”时期的环保投入占到同期GDP的0.90%左右,“十五”时期约为1.18%,“十一五”时期约为1.53%②。虽然比重上升至1%-1.5%之间,但也只是能基本控制污染状况,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如占比最高的2010年为1.86%,仅达到了俄罗斯2000年的水平③。除了投入不足外,当前节能环保支出还存在环保财政政策不完善、资金使用效率低、环保责任不明确等问题。环境资源是一项有显著外部性且治理效益甚微的公共物品,企业因利益追求不会自愿进入环保领域,而环境作为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载体,其市场失灵必定影响整个社会的利益,因此政府对环境保护有着不可替代的责任。节能环保支出作为我国环保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对环境保护起着统筹、控制和引导的巨大作用。所以,节能环保是中国政府不可推卸的重任。面临令人堪忧的生态环境态势,政府必须发挥环境治理的主体作用,在充分考虑各种问题及成因的前提下,通过严格执法和全过程监管,真正解决环境问题。本文根据公共财政、生态环境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节能环保支出为分析对象,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财政节能环保支出的相关问题。通过分析其现状、问题和成因,结合国外的环保法律制度、政策优惠、责任划分、转移支付制度、资金使用等经验,为我国强化污染防治、力行能源节约、改善环境质量提出建议。本文的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分析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内容与方法、创新点与不足等几大内容。第二部分是财政节能环保支出的理论依据。首先从财政节能环保支出的基本界定入手,介绍了节能环保支出的内容、规模与结构的衡量指标体系和必要性;其次从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四个方面阐述了节能环保支出的相关理论。第三部分是财政节能环保出的现状分析。首先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及财政节能环保支出政策特点阐述了财政节能环保支出政策的演变历程;其次利用统计数据、图表等对节能环保支出进行了定量分析,规模分析包括节能环保支出的静态指标分析和动态指标分析,结构分析包括中央与地方的比较分析、各省份地区差异分析和节能环保支出的内部结构分析;最后针对数据分析,说明目前节能环保支出存在的支出规模有待扩大、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划分尚不明晰、地区差异明显和内部结构的平衡程度较弱四个问题。第四部分是财政节能环保支出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包括缺乏稳定的节能环保支出保障机制、节能环保支出责任划分缺乏明确性、节能环保转移支付制度尚不规范和节能环保资金使用不尽合理四个方面。第五部分是典型国家(联邦制国家的美国、澳大利亚和单一制国家的加拿大、英国)的经验借鉴。总结了完善节能环保支出保障机制、明晰节能环保支出责任划分、健全节能环保转移支付制度和构建合理的节能环保资金使用机制等国外节能环保经验。第六部分是规范财政节能环保支出的对策建议。通过前文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建立稳定的财政节能环保支出保障机制、明确政府节能环保支出责任、健全节能环保转移支付制度和提高节能环保资金使用绩效等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