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索收集踝关节置换与踝关节融合治疗踝关节炎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综合对比踝关节置换与踝关节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Pub Med、Embase和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词为“ankle arthritis”,“ankle arthroplasty”,“ankle replacement”,“ankle arthrodesis”和“ankle fusion”等。检索时间截止至2017年01月,将检索到的文献导入文献管理软件End Note X7进行去重复筛选。根据JBJS杂志制定的预后研究质量评级标准,经修改后对最终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观察指标包括:临床评分(AOFAS评分,VAS评分,SF-36评分,AOS评分,FAAM评分),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再次手术。临床评分为连续性变量,选择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或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作为合并效应量;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和再次手术为非连续性变量,合并效应量选择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或优势比(odds ratio,OR);均计算95%的置信区间(95%CI)。通过Q检验和I2检验两种方法进行异质性检验;如P<0.1,I2>50%,提示异质性较大,选取随机效应模型;如P>0.1,I2<50%,说明异质性较小,选取固定效应模型。通过敏感性分析寻找异质性来源并检验结论稳定性,通过Begg和Egger检验对发表偏倚进行评价,利用STATA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Pub Med、Embase和CENTRAL数据库的检索,共得到562篇文献:Pub Med数据库338篇,Embase数据库201篇,CENTRAL数据库23篇。经过筛选,最终纳入12篇原始研究,包括I级证据(高质量队列研究)2篇,II级证据(中等质量队列研究)7篇,III级证据(低质量队列研究)3篇,无IV级证据;其中4篇为前瞻性队列研究,8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5篇为多中心研究,7篇为单中心研究。各原始研究的发表时间最早为2009年,最晚为2016年;各研究的样本量最大为687,最小为30;各研究的平均随访时间最长为74个月,最短为6个月。Meta分析结果:AOFAS评分(WMD=7.34,95%CI[-1.80,16.48],P=0.115),VAS评分(WMD=-0.27,95%CI[-1.24,0.70],P=0.583),SF-36评分(WMD=12.22,95%CI[6.93,17.51],P=0.000),AOS评分(WMD=0.317,95%CI[-1.14,1.77],P=0.669),FAAM评分(ADL:WMD=11.95,95%CI[5.33,18.56],P=0.000;Sport:WMD=15.97,95%CI[7.68,24.26],P=0.000);患者满意度(RR=1.025,95%CI[0.935,1.125],P=0.596),再次手术(RR=1.928,95%CI[1.462,2.544],P=0.000),并发症(WMD=2.19,95%CI[1.47,3.26],P=0.000)。敏感性分析提示结论稳定,Begg和Egger检验结果显示无发表偏倚。结论:在临床评分方面,踝关节置换与踝关节融合效果大致相当,但踝关节置换在生命质量、日常活动和运动功能方面优于踝关节融合;踝关节置换与踝关节融合的患者满意度无明显差异,但踝关节置换的再次手术和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踝关节融合。由于纳入原始研究数量有限,个别研究样本量较小,缺乏随机对照研究,无长期随访等不足,对目前的结论应持谨慎态度,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长期随访,以进一步验证结论并进行更全面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