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极其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之一。《老子》一书诞生于先秦,而对《老子》进行专门研究的著作,始于战国时《韩非子》中的《解老》、《喻老》二篇。然而真正对《老子》进行完整系统的注解却是始于汉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与有识之士的不断觉醒,当我们纵观魏晋时期的注老作品,便已然发现,魏晋时期的文人学者在《老子道德经》的注释方向上,走上了一条与儒家经典传统完全不同的道路。同时身处由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学术转向时期的王弼,便因能纵观其所处时代全局,不再把眼光局限于解老释老的层面,而是竭尽自己所学,将调和化解围绕儒道异同之辩而展开的个人与社会、名教与自然的对立冲突作为己任,而颇具一代志士文人的风范。王弼也在自己短暂的人生中完成了一系列解老注老的经典著作,并通过自身的学术创作与贡献开创了魏晋玄学的时代新风,在中国学术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经典文本,《老子道德经》言简意赅,辞约义丰,给予了当时学者及后世文人极大的发挥空间,历代学者对《老子道德经》的诠释成果亦是可圈可点。学者在给《老子道德经》作注及进一步释义的过程中,往往会结合自身所处的时代及社会现实,在对经典文本做出基本诠释的基础之上,阐述自己的学说,亦或建立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本文便是依据由王弼作注、楼宇烈先生校释的《老子道德经注校释》本,通过对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中具体文本内容的分析,结合《老子》原文来具体分析王弼在注老过程中所持的重要观点及独特思路的。同时也结合王弼基于对《老子》原文的理解所阐发的经典论述,来进一步了解《王弼》在注老方面的独特眼光与宏阔格局,同时揭示王弼注老之真正动机,挖掘其注本深远的历史影响与时代意义。文章可分六大块进行论述,分别为绪论部分、正文三章及结语部分。第一章对流传于历代的《老子》注的成书情况及版本内容进行简要梳理,同时对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本产生的原因、时代背景以及同时期有识之士展开的积极性探索进行概述。第二章以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本为论述核心,结合《老子》原文,展开对“道”、“有无本末”观的阐发,最后结合以上文本内容的分析,对王弼注本思想中所体现出的“本末”论进行一个总结性的论述,为下一章节“自然”与“名教”关系的论述埋下伏笔。第三章围绕王弼如何调和自然与名教二者间的关系为中心来进一步展开论证。以王弼注老真正动机为出发点,深入论述著作产生的特殊时代背景,并结合本章中心环节的论述,以“本末不离”、“体用不分”等观点深入论证“自然”与“名教”二者的真正关系。结语部分简述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本的历史影响。通过与不同时期的注老大家进行简要的对比分析,总述王弼注本的独特性与历史深远性,同时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思路及中心论点进行简要整理与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