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逐步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愈来愈成为城市管理和城区工作的基础和核心。社区作为中国城市社会中的一种新的社会基本组织形态,已经逐渐被广大市民所普遍认同和接受。自1991年民政部正式提出社区建设起,社区建设经历了十六个年头,已经逐步形成了涵盖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等内容的系统框架,社区建设取得较大成就,社区硬件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但是,由于在社区建设实践中对社区精神关注不够,简单地将社区建设看作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使社区建设误入歧途。正如赵家琛所说,我国社会正处于社区精神的双重失落,即传统社区精神衰落和现代社区结构尚未形成的社会转型时期。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培养社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上。社区的主体是人,社区的精髓是人,社区的发展是为了人。“以人为本”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灵魂。社区归属感的研究实质是研究“社区人”,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研究社区。在我国现有的城市社区研究成果中,绝大多数是从宏观方面解决城市社区的性质、作用、机构设施等方面的问题,而有关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的研究非常缺乏且局限于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居民的社区归属感研究,忽略了中小城市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因此,研究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对我国和谐城市社区建设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建设现状,着重从纵向和横向(大城市、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不同类型社区)两方面研究目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并对不同类型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影响居民社区归属感的因素,对中小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进行实证调查并得出一些较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否认了“现代化、工业化从根本上说会削弱人们的社区归属感”这一流行观点,得出了现代化、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强居民社区归属感的结论。最后,本文尝试从“人”的角度、从城市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角度探讨新形势下我国城市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以及城市社区的发展与建设,并从政府角度提出培养和改善居民社区归属感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