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白居易诗歌池塘意象为研究对象,全文主体有四章组成。第一章是对自居易诗歌池塘意象的概述。先对池塘意象这一概念作简单.的界定。本文要探讨的白居易诗歌中的池塘意象限于人工水体形态的庭院水池。白居易在诗歌中主要描写了园林、官衙与寺庙中的水池。接着是对白居易诗歌中池塘意象出现的文献分布统计,这是本文立论的基础。通过分析可知,白居易诗歌中的池塘意象,主要集中在其江州之贬后的后期诗歌中。第二章论述白居易诗歌池塘意象出现的原因及池塘意象的审美特征。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白居易诗歌池塘意象形成的原因:一是论述白居易的个人政治遭遇,主要是结合中唐的社会现实;二是分析当时唐代文人造园风气很盛的社会环境,分析指出白居易诗歌池塘意象的大量出现是与白居易的造园活动和园林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其次,从园林美学的角度论述池塘意象具有洁净、虚灵、善鉴万物的审美特征。白居易喜欢池水,对池水持一种审美的态度,这与他后期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有密切的关系。第三章论述白居易诗歌池塘意象所表现出的闲适情趣。池塘是园林里一处供人们欣赏、游玩的景观。白居易在池边的闲适生活,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池上泛舟、池上饮酒、池畔逐凉、池上游宴及观鱼赏莲。这正是白居易后期闲适心态与生活情趣的反映。本文主要从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道家知足思想、白居易的出身和当时的政治环境这四个方而来论述白居易闲适心态的形成原因。第四章论述白居易诗歌池塘意象所体现出的隐逸文化。白居易与陶渊明,分别是中唐和魏晋实现归隐的典型,代表着这两个时期隐逸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白居易与陶渊明的归隐进行比较,最明显外在的差异表现在隐逸处所上:白居易是隐于园林,而陶渊明是隐于田间。这说明唐代时园林成为士大夫隐逸观念的载体。因此作为白居易园林中最重要的景观,池塘就具有了隐逸的意味。接着论述池塘意象寄托诗人的隐逸情怀。而白居易诗中的池塘意象的出现也受到了道家隐逸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