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白内障超声乳化能量模式(linearmodeandburstmode)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及视觉质量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的同期非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根据入选标准连续收集2007年1月~2007年3月在我院玻切白内障专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3例(70只眼)。其中男25例,女36例,年龄54~77岁(平均68.8±7.4岁);Ⅱ级核15眼、Ⅲ级核31眼、Ⅳ核10眼、Ⅴ级核5眼(采用Emery核硬度分级)分别放到两组中;眼轴长度(IOLmaster)在21~24mm(平均22.3±1.2mm);裸眼或最佳矫正视力LP~0.6,5分记录法为1.0~4.8;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无眼部外伤手术史及眼部其他疾病,包括角膜混浊、角膜营养不良、葡萄膜炎、青光眼、高度近视及其他各种眼底疾病。入选患者分为两组:A组(37眼/28例)采用连续超声能量模式(linearmode),B组(33眼/25例)采用爆破超声能量模式(burstmode),行双眼手术者双眼均采用相同的超声能量模式,两组均采用11点钟位3mm透明角膜切口,两组患者均植入英国Rayner公司生产的人工晶体,预留屈光度数为-0.5~-1.2D。术中记录实际超声能量(AP)、有效超声时间(EPT),计算累积能量复合参数(AECP),即实际超声能量与有效超声时间的乘积;术前术后检查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无眩光及眩光环境下对比敏感度(CSV-1000对比敏感度灯箱,VectorVision,USA)、眼压(NCT)、前房深度(ACD)、中央角膜厚度(CCT)、中央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并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时间为术后第1天、术后1周、术后1月和术后3月,最后除去失访者,纳入本实验A组31眼,B组30眼。本研究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两组手术前后多次测量的变量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部分组内资料的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资料男女性别分布比较采用x2检验,两组年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术前两组核硬度分布采用非参数统计的Mann-WhitheyTest,术后3月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与术后第1天中央角膜厚度增加率之间的关系用线性相关回归分析。所有统计结果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晶状体核硬度分布、性别分布、术前中央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等均无统计学差异。2)晶状体核硬度在Ⅱ~Ⅲ级者:A组的实际超声能量、有效超声时间、累积复合能量参数[(17.88±6.95)、(65.73±36.29)s、(20.46±15.96)]均明显高于B组[(13.86±3.95)、(30.14±22.42)s、(6.73±4.7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晶状体核硬度在Ⅳ~Ⅴ级者:A组的实际超声能量、有效超声时间、累积复合能量参数[(34.20±8.17)、(137.80±50.07)s、(78.10±30.89)]均明显高于B组[(25.50±3.31)、(98.70±18.57)s、(41.88±9.18)]。3)中央角膜厚度:术前及术后第1天、1周、1月、3月平均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A组:(529±30)μm、(576±42)μm、(552±37)μm、(534±31)μm、(529±29)μm;B组:(543±47)μm、(576±45)μm、(564±45)μm、(546±46)μm、(547±45)μm;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中央角膜均明显增厚,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周角膜厚度开始趋于恢复,术后3月角膜厚度基本接近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1天中央角膜厚度增加率无论是晶状体核硬度在Ⅱ~Ⅲ级还是晶状体核硬度在Ⅳ~Ⅴ级者A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5)。4)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分别为,A组:(2612±237)个/mm2、(2165±277)个/mm2、(2083±254)个/mm2、(2038±253)个/mm2;B组:(2697±400)个/mm2、(2269±308)个/mm2、(2275±325)个/mm2、(2204±230)个/mm2;晶状体核硬度在Ⅱ~Ⅲ级者,术后1w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A组为(7.29±7.52)%,B组为(10.80±7.28)%;术后1月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A组为(19.33±6.01)%,B组为(12.53±5.54)%,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月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A组为(20.78±5.96)%,B组为(20.38±6.21)%,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晶状体核硬度在Ⅳ~Ⅴ级者:术后1w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A组为(24.33±3.44)%,B组为(28.59±3.2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A组为(28.67±3.23)%,B组为(19.72±8.03)%,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A组为(32.42±2.81)%,B组为(23.07±8.69)%,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术后第一天角膜厚度增加越多术后3月角膜内皮损失率越高,术后3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与术后第1天中央角膜厚度增加率呈正相关(A组r=0.49,B组r=0.57)。5)前房深度: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1周前房深度分别为,A组:(2.72±0.20)mm、(3.35±0.29)mm、(3.45±0.48)mm,B组:(2.66±0.38)mm、(3.12±0.64)mm、(3.42±0.28)mm;手术后前房明显加深(两组均P<0.01),且术后1周前房深度随着角膜厚度的恢复而逐渐加深,术后1周前房深度较术后第1天明显加深(p<0.05)。6)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A组(3.3±1.1)与B组(3.8±1.0)相比,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17);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A组(4.7±0.22)与B组(4.8±0.15)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66),术后第1天A组最佳矫正视力(4.8±0.17)与B组(4.9±0.16)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28);术后1周、1月、3月最佳矫正视力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7)对比敏感度:术后第1天、1周、1月无眩光环境下、低眩光及高眩光环境下在3c/d、6c/d、12c/d、18c/d空间频率上A组和B组对比敏感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爆破模式可显著降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的有效超声时间和总体超声能量,减轻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加快术后恢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2)该研究通过比较术后早期中央角膜厚度进一步证实爆破模式在减轻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水肿、降低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方面的优势。3)连续模式和爆破模式在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早期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Ⅱ~Ⅴ级核白内障患者术后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