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井上靖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20世纪60年代初他的作品开始在我国翻译出版,80年代形成译介井上文学的高潮。我国学者对井上靖文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评论文章等不断出现。在我国的井上靖文学研究中既有对作者生平创作的系统介绍,也有对作者思想倾向的评价,以及其创作艺术的探索。本文在国内井上靖文学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井上靖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创作实践出发,就目前未曾系统阐述的一个问题——井上靖笔下的孔子形象作一番适当的梳理与探讨。对于更系统地了解把握孔子形象及其艺术特点,以及中日文化的交流、传播轨迹,乃至未来走势,或不无补益。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井上靖历史题材小说的创作与孔子人物形象出现之间的联系,《孔子》是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在其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次,把其与中国古典文献中有关孔子的描写以及日本文学史上其他描写孔子的作品进行比较,从孔子的人物形象和孔子思想两个方面来探讨孔子形象的艺术特点。《孔子》是以一个虚构的弟子蔫姜讲述自己所见所闻的方式来展开故事的。通过设置蔫姜这一人物,虚构了诸多细节,并借蔫姜之口对孔子进行了种种议论与评价。这些话语充分流露和表达出井上靖对孔子的认识和赞赏。同《论语》对比来看,井上靖是以尊重史实的态度、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感情来塑造孔子的。即使是按照史实的记载描写,井上靖也是从众多史实中主要抽取表现人物性格的内容,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孔子。井上靖创作孔子这一人物形象取决于他对《论语》的感知、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他的艺术想象以及作家自身对孔子故乡的亲身体验。第二节主要把“天命”、“仁”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等《论语》中的语句与井上的解释进行比照,通过研究分析,凸显井上描写的孔子形象。再次,具体论述了井上靖成功塑造孔子形象的来由。孔子作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及中国封建社会“至圣先师”,历代记其嘉言懿行、述其体态相貌的作品可谓多不胜举。作为一个外国人,井上靖何以能成功塑造中国历史人物孔子这一形象,主要得益于其在青少年时期便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中国与中国历史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成了其《孔子》创作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