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区域化浪潮的推动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建立,旨在加强区域内成员国间互利合作,最终形成“共赢”局面。中国和东盟之间无论在贸易上还是资本上都联系密切,合作潜力巨大,互为对方的重要经济伙伴。然而,近年来,成员国纷纷降低税负来吸引外资,存在外资转移和恶性税收竞争现象,自贸区内资源流动的加剧更激化了这一现状,这对自贸区的长足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理论研究和欧盟的实践均证实,国际税收协调是必要的。中国和东盟在关税协调上已经取得一定进展,签订了一系列协定,不过,其它税种协调以及协调的制度均有待完善。对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内税收竞争与协调的研究,国内学者倾向于一般性现状描述,缺少实证研究,而国外学者涉及甚少。如何实证检验自贸区内存在税收竞争,如何根据协调后的福利效应制定一个合理的补偿机制,如何根据税收竞争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对策,以及如何解决税收协调存在的困难,成为研究中国-东盟自贸区税收竞争与协调的关键所在。首先,本文在阅读经典文献的基础上,对国际税收竞争与协调的理论及实证研究进行梳理,分类归纳了国内学者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税收竞争与协调问题的研究,并做了文献评价和概念识别。其次,利用大量的数据及图表来分析自贸区税收竞争及协调的最新状况,得出税收竞争方式不合理,并存在一定恶性税收竞争活动和资本转移现象。与此同时,税收协调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成员国税收收入结构差异大、税种不一致、经济水平差距大等。第三,对公司所得税税率对国外直接投资FDI的影响做了面板数据分析,证实了自贸区内存在税收竞争。并且,在模拟税率协调的情况下,对协调可能产生的效应进行了分析。最后,借鉴欧盟税收协调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和东盟应共同采取的对策进行了阐述,如采取合理的税收优惠措施、进行税种协调、建立税收情报交换制度、统一监管机构及法律框架和建立福利补偿机制。对于中国来说,应完善中国税制及优惠政策、正确运用国际税收协定、加强反避税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