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
方法:选择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100例,ASAⅠ、Ⅱ级,年龄5-10岁,随机分为四组,麻醉方式均采用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各组患儿分别予以0.25%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0.10μg/kg(RS1组)、0.15μg/kg(RS2组)以及0.20μg/kg(RS3组),将单独罗哌卡因组(R组)作为对照组。观察术中患儿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呼末二氧化碳浓度、呼末七氟烷浓度等变化;记录手术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以及术后2、4、6小时的FLACC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躁动)。
结果:四组患儿镇痛持续时间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R组286.9±86.7分钟vs.RS1组331.4±51.1分钟,RS2组357.4±54.1分钟,RS3组342.5±70.1分钟;P>0.05)。各组患儿在手术持续时间、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以及术后2、4、6小时FLACC评分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患儿术中各时间点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呼末二氧化碳浓度、呼末七氟烷浓度等变化情况组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各组躁动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组45.8%vs.RS1组21.7%,RS2组13.6%,RS3组8.7%;P<0.05);其中以RS3组躁动发生率为最低(8.7%),RS2组次之(13.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均未见。
结论:舒芬太尼(在研究选择的剂量0.10μg/kg、0.15μg/kg、0.20μg/kg)复合0.25%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阻滞并不能改善镇痛效果,但一定剂量的舒芬太尼可以减少患儿苏醒期躁动。
方法:选择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100例,ASAⅠ、Ⅱ级,年龄5-10岁,随机分为四组,麻醉方式均采用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各组患儿分别予以0.25%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0.10μg/kg(RS1组)、0.15μg/kg(RS2组)以及0.20μg/kg(RS3组),将单独罗哌卡因组(R组)作为对照组。观察术中患儿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呼末二氧化碳浓度、呼末七氟烷浓度等变化;记录手术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以及术后2、4、6小时的FLACC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躁动)。
结果:四组患儿镇痛持续时间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R组286.9±86.7分钟vs.RS1组331.4±51.1分钟,RS2组357.4±54.1分钟,RS3组342.5±70.1分钟;P>0.05)。各组患儿在手术持续时间、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以及术后2、4、6小时FLACC评分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患儿术中各时间点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呼末二氧化碳浓度、呼末七氟烷浓度等变化情况组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各组躁动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组45.8%vs.RS1组21.7%,RS2组13.6%,RS3组8.7%;P<0.05);其中以RS3组躁动发生率为最低(8.7%),RS2组次之(13.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均未见。
结论:舒芬太尼(在研究选择的剂量0.10μg/kg、0.15μg/kg、0.20μg/kg)复合0.25%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阻滞并不能改善镇痛效果,但一定剂量的舒芬太尼可以减少患儿苏醒期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