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选用前期筛得的一株蓝藻溶藻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CZBC1开展相关研究。论文从实验生态学和池塘养殖实验研究溶藻细菌CZBC1消除虾池微藻群落有害蓝藻生态优势、促进优良微藻生长、调控优良藻相的功效,为该菌株的生产性应用提供参考。1、溶藻细菌CZBC1对微藻群落绿色颤藻优势度的调控实验采用20L小型水族系统,将对虾养殖池塘水体注入其中,添加颤藻藻液调配其优势度。根据用菌量,分为HC0组(0 CFU/ml)、HC3组(3.0×103CFU/ml)和HC5组(3.0×105CFU/ml)。结果显示:第15d,HC0组绿色颤藻优势度和数量显著高于HC3组和HC5组(P<0.01);第15d,HC0组波吉卵囊藻优势度和数量均显著低于HC3组和HC5组(P<0.01)实验采用20L小型水族系统,将对虾养殖池塘水体注入其中,添加颤藻藻液调配其优势度。根据不同优势度和用菌量,实验分为LC0组(0 CFU/ml)、LC3组(3.0×103 CFU/m L)和HC0组(0 CFU/ml)、HC3组(3.0×103 CFU/m L)。结果显示:第15d,LC0组和LC3组绿色颤藻、波吉卵囊藻的优势度和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15d,HC3组绿色颤藻优势度和数量均显著低于HC0组(P<0.01),波吉卵囊藻优势度显著高于HC0组(P<0.01)。结果表明,溶藻菌CZBC1可有效抑制对虾养殖水体微藻群落中绿色颤藻的生长,降低其优势度,促进波吉卵囊藻形成优势,优化微藻群落结构。随着用菌浓度的升高,其优化微藻群落结构的效果越见显著。2、溶藻细菌CZBC1对微藻群落水华微囊藻优势度的调控实验采用20L小型水族系统,将对虾养殖池塘水体注入其中,添加水华微囊藻藻液调配其优势度。根据用菌量,实验分为LW0组(0 CFU/ml)、LW3组(7.0×103CFU/m L)和LW5组(7.0×105CFU/m L)。结果显示:第15d,LW3组和LW5组水华微囊藻优势度和数量显著低于LW0组(P<0.01);LW3组和LW5组蛋白核小球藻优势度显著高于LW0组(P<0.01),各组数量无显著差别。实验采用20L小型水族系统,将对虾养殖池塘水体注入其中,添加水华微囊藻藻液调配其优势度。根据用菌量,实验分为HW0组(0 CFU/ml)、HW3组(7.0×103CFU/ml)和HW5组(7.0×105CFU/ml)。结果显示:HW3组和HW5组水华微囊藻优势度和数量均显著低于HW0组(P<0.01),HW5组亦显著低于HW3组(P<0.05);HW5组蛋白核小球藻优势度显著高于HW0组(P<0.01)。结果表明,溶藻菌CZBC1可有效抑制对虾养殖水体微藻群落中水华微囊藻的生长,降低其优势度,优化微藻群落结构。随着用菌浓度的升高,其优化微藻群落结构的效果越见显著。3、施用溶藻细菌CZBC1对虾池微藻群落结构的影响选择五口条件相近的对虾养殖池塘,T1、T2、T3三口池塘每7d一次施用溶藻细菌CZBC1,施加浓度为6×103 CFU/m L,C1塘和C2塘未施加溶藻细菌CZBC1。结果如下:未施菌池塘蓝藻门生物量比施菌池塘高出大约一个数量级。施加溶藻细菌CZBC1后,T1塘水华微囊藻数量大幅降低,优势种主要为波吉卵囊藻;T2塘波吉卵囊藻逐渐成为数量和生物量优势种;T3塘前期优势种主要为岛直链藻淡黄亚种,中后期优势种逐渐向绿藻类微藻演替,主要有荔波衣藻、四尾栅藻等。C1塘实验初期微藻数量和生物量优势种为波吉卵囊藻,中后期爆发微囊藻水华,微囊藻数量达到1.59×107 cell/m L,数量和生物量优势度达到64.91%和64.65%,使用铜制剂泼洒水体,两天后再次爆发微囊藻水华。C2塘实验期间数量优势种主要是细浮鞘丝藻、狭细颤藻等丝状蓝藻。结果表明,每7d定期以6×103CFU/ml的浓度向对虾养殖池塘施加溶藻细菌CZBC1,可有效防控有害蓝藻生态优势,促进优良微藻成为优势,优化养殖水体微藻群落结构,为养殖动物营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