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晋文学既有自然的一面又有雕饰的一面,是自然慷慨的建安文学向南朝精工细丽文学的重要过渡,在古体诗向近体诗的过渡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潘岳作为太康文学的代表,对这一时期文学的形成产生重要的主导作用。本文通过对潘岳作品的研究,以期揭示潘岳诗文与太康文学新变的关系。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直观地展现文学创作主题的变化。自汉迄晋文学从展现广阔的社会内容转变为表达文人个人情志的工具,潘岳在这一转变中可谓是最重要的代表。汉代文人在安定的大一统环境中作为文学侍从创作体制鸿大的娱乐文学,描写宫殿宛囿、铺陈山川物产,他们有一种大一统的优越感和自豪感。建安乱离的社会与文人身份的自由,描写社会面貌、记录军队行旅、述怀写志之作成为主题。西晋结束了三国纷争的局面,其初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应制颂扬之作有所回归。但其社会体制的不完善和等级制度的森严使士人沉浸在对生命的感怀和对个人悲欢的情感中,其抒写主题转向了对人生的感慨和闺情之思。潘岳在西晋文士中最能体现这一主题的转向,他的求仕与归隐表现着其社会地位的进退,他的相思哀情之作全部指向亲友和妻子。第二章从艺术手法上分析潘岳的文学创作。潘岳细腻的情思使其诗文中充满了情感因素。他以细致的笔触刻画心理活动、以景物烘托氛围、以时空的转换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等来展现其情感变化。他的创作骈偶日渐增多、技巧日渐成熟,回环复沓的手法造成缠绵悱恻的效果。用典隶事的运用使其内容更加丰满、更加具有文学性。西晋注重对创作技巧的追求使汉魏以情主文的为文原则转变为情文并重的特点。第三章从审美风格方面分析潘岳诗文缘情、清绮柔靡的特点。他清新优美的语言风格、浅薄的主题内容和凄怆忧郁的审美特征构成了清绮柔靡的风格。这与时代的审美风格、社会政治及潘岳其个人的气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时人崇尚清新优美的意境、追求绮靡的艺术特征,又因时代的压抑走向温丽细腻,潘岳敏捷的才思使其诗文自然清新、辞采艳丽。第四章从文体发展角度,分析在文体分类日渐明晰的同时,它们又是在不断融合中发展的。诗作的铺陈、辞采艳奕和主题的扩大都是在赋体的影响下发展的结果。而赋作由体物之体转变为抒情之制又是吸收了诗歌情感特征而变化的结果。文体分类的日益细密不仅是相互分离的结果亦是在相融合中的发展。不断吸收其他文体的特征使其表现手法进一步扩大、艺术成就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