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多种肺胸疾病发展到晚期的共同结局,慢性肺脏、胸部疾病反复发作,造成肺循环的阻力变大、肺动脉高压,也会造成右心负荷变大,造成右心室肥厚扩大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其病因以慢性阻塞性肺病最为常见。临床大多起病隐匿,初期表现为咳嗽、咯痰、喘息及活动耐力下降,失代偿期出现呼吸衰竭、右心衰竭症状。目前西医治疗以低浓度氧疗、抗感染、化痰平喘、改善右心功能不全、抗凝及营养支持等一系列综合治疗,但进入失代偿期后常疗效不佳,生活质量较差。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而且预后不佳、西医对此病的治疗手段有一定局限性,运用中医药联合治疗该病的优势则越来越受到关注。本论文第一部分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急性加重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中医病名、中医病机、临床经验、不同疗法和实验研究四个方面,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病机为痰热郁肺、痰浊壅肺、阳虚水泛等,并采取众多不同的治疗方法,并随着多种研究进展,研发出多种中成药针剂,临床效果良好。第二部分是总结杨道文教授在经典的基础上,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运用“自拟利水定喘方”来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经验总结。主要从中西医结合的认识、西医的诊治方案、中医治疗经验、日常调护、临床中的疗效评价和典型病例等方面进行论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到达失代偿期,常因外感等其他因素导致常反复发作,到后期不仅用药效果不佳,患者咳嗽、咳痰、动则喘息、不能平卧,生活质量极差,杨道文教授认为此期的治疗目标在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症状为首要目的。同时杨师认为本病的另外一个治疗关键在于生活中的日常调护,比如长期低流量吸氧、呼吸锻炼和控制饮水量等本部分重点讨论了中医治疗的经验,杨道文教授认为,本病的根本为本虚标实,本多为肺脾肾多脏器的气虚、阳虚,标为水饮、血瘀。本病的病机多为外邪侵袭、阳虚水泛、痰瘀内阻。临床中应用“自拟利水定喘方”治疗,方药组成为:方药基本组成为桂枝、白芍、防己、香加皮、川椒目、大腹皮、茯苓皮、冬瓜皮、猪苓、泽泻、大黄、炙水蛭、土鳖虫、桃仁、杏仁等。本方是杨教授在已椒苈黄丸、桂枝汤、五皮饮、大黄廑虫丸、五苓散方药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成的,不仅可以驱除痰饮的标邪,还可以兼顾病机的根本,还可以效果显著。杨道文教授认为,中西医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各有所长,但是在后期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不仅预后不佳,且生活质量极差,此时联合中药治疗可以见到比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