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以及WTO过渡期的结束,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业务利润空间不断缩小,为寻求和扩大盈利空间,各商业银行纷纷将目光投向中间业务。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以其收益高、创新潜力大等特点逐步成为银行业竞争的新领域。国内商业银行逐步认识到经营结构和收入结构转型的必要性。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进一步拓宽商业银行盈利渠道,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这将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方向。 资产托管业务是传统商业银行的一种极具潜力的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托管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开拓新的业务品种和经营领域的方向。在以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体的商业银行内部,资产托管部是一个相对不为大众所熟悉的部门。即便是在商业银行内部,也有不少人不了解托管业务的服务领域和营运管理。那么,资产托管究竟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种什么样的服务?在商业银行整体架构中,资产托管的定位、作用是什么?1997年我国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证券投资基金必须由有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托管。200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下称《基金法》)专列了“基金托管人”一章,对托管人的任职资格、履行职责、行为规范、任职程序等进行了全面的规定。目前我国已有18家商业银行可以提供资产托管服务。面对众多有实力的托管银行,客户选择托管银行的标准是什么?笔者认为,选择标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力,二是服务。 资产托管顾名思义就是托管银行受客户委托保管其资产,确保资产的安全性。 由于托管业务大部分工作集中于后台部门,也就是负责托管资产的资金清算、会计估值、交易监督等工作。由于后台业务对准确性的要求极高,如何保证托管业务不出差错,将风险控制到较低的水平成为托管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商业银行开展资产托管业务当中,如何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资金清算的及时准确,是防止风险发生、提高银行竞争力的关键。与此相适应的是商业银行在开展资产托管业务时,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理论和制度,完善各项操作风险的防范措施。从实践来看,我国的资产托管事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一套规范、完整的资产托管银行业规范。 本文对托管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是基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基础上,针对托管业务自身的特点,从主要内容、发展历程、功能及局限性等方面对内部控制理论进行了研究,试图从资产托管业务中产生的风险,研究出一套适合托管业务的内部控制体系来。通过对基金托管业务中常见的风险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进措施,并从内部风险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制度和措施、信息处理与传导和监督评价与纠正等方面,提出了托管业务内部风险控制框架。从业务实践的角度分析,托管业务风险可以分为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其中,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开展资产托管业务过程中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开展资产托管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既要做到管理制度灵活高效,同时兼顾成本和效益的平衡。从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上看,制度建设、岗位职责、制约机制、应急管理、技术保障又是重中之重。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虽然还有很多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但是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通过监管部门、行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解决存在的现实风险问题,为我国资产托管业务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监管环境。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中间业务必将蓬勃发展,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迈向国际一流银行的主要动力。 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了全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并对银行金融风险理论以及资产托管业务有关文献做了综述,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学术上对资产托管以及商业银行金融理论的研究。第二章主要对内控制度、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以及资产托管业务的内控制度分层次进行了说明。第三章介绍了国内外资产托管业务的发展现状,并且分析了国外托管银行取得的成绩以及国内托管银行的不足之处。第四章是全文的重点,分析了资产托管业务风险识别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特别从内部风险控制环境、内部风险识别与评估及内部风险制度和措施逐一列举。第五章通过实际案例,进一步证实了内部风险控制对于化解资产托管业务风险、切实履行资产托管人的职责、避免损害资产委托人的利益的作用。第六章分析了资产托管业务内部控制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办法,使内部控制发挥最大的作用。第七章得出资产托管内部控制制度对托管银行规避各类风险是十分必要的结论,并对今后资产托管业务的发展做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