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不断壮大,不仅在创造就业、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巨大力量,而且在活跃市场、促进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融资困难始终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之一。中小企业板的成立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股权融资的平台,有效的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困难问题。然而,从已有研究中可以发现,无论是在国外较成熟的资本市场还是在我国主板市场上市的公司,都存在上市后业绩下滑的现象,即IPO效应。我国中小企业板成立时遵循与主板市场相同的基本制度规范和上市标准,对中小企业而言,可能会导致上市门槛过高,为了达到上市标准而进行盈余管理,同时为上市后业绩下滑埋下隐患。本文从国内外已有研究和我国中小企业板运行现状中得到启示,以盈余管理为切入口,对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方面选取了11项指标衡量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业绩,并利用Wilcoxon非参数检验对业绩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小企业板IPO公司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及生产资料营运能力在上市后显著下降,而偿债能力和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在上市后并未下降,而是显著上升。同时为了降低宏观经济对公司业绩变化的影响,文章同时分年度对样本公司的业绩变化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与全样本数据的检验结果基本保持一致。接着,本文利用修正的截面数据Jones模型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程度进行了估计,并按照盈余管理程度将样本进行分组,实证检验了盈余管理程度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IPO业绩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在IPO前两年、前一年、IPO当年及IPO后一年存在正向盈余管理行为;根据IPO当年的盈余管理程度将样本分为会计激进组和会计保守组,检验结果表明会计激进组的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在IPO后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会计保守组,但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变化无显著差异。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结合我国中小企业板发展的特点,本研究提出了以下促进中小企业板完善的政策建议:优化中小企业板市场结构;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市场准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