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依据杨慎的著述及相关文献,运用文献学的方法、知人论世的历史传记研究方法等,从贬谪这一角度切入,考察杨慎贬谪后的生存状态及复杂心态,剖析杨慎心态变迁的过程,以期对杨慎有更全面的了解。全文共分四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介绍杨慎出身在一个儒官世家,青少年时代便富有才名,进入仕途之初就表现了刚正立朝、直言敢谏的品格。在“议大礼”事件中,不畏权势,仗义死节,敢于反对皇帝的旨意,最终遭到贬戍云南的惩处,终生未得复归。
第二部分描述杨慎贬谪后的生活和心态。初到贬所的杨慎内心充满了思乡、孤独、痛苦怨恨等情绪,还不得不放诞佯狂以避祸。虽处贬戍之中,他依然关心国事、民生,渴望能重返朝廷建功立业。面对回归无望的现实,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生活方式:寄情山水,主动调适身心;亲近贬地,传播先进文化;立言自救,以学术构建自己的精神大厦。在拓展精神生命空间的过程中,他痛斥世风、学风、文风,深思历史与人生,体现出建立于顽强生命意志之上的独立、不屈、顽强抗争的精神。
第三部分分析杨慎的精神支柱。杨慎贬谪前是坚定的程朱之徒,遭受人生历练后,进行了精神整合。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吸纳佛家空幻思想和老庄超然自适、任性逍遥等精神要素,使他能养生保全并张扬学术个性、抨击现实社会。但杨慎的思想是颇为复杂的,既有带先驱色彩的人文、唯物的新元素,终究又不能摆脱寄希望于皇帝的历史窠臼。
第三部分,选取历史上几位贬谪文人与杨慎比较。他们都具有前途无望、生命沦落的哀伤怨愤;眷念故乡的缠绵亲情;命运多舛、人生无常的深刻体验等特点,又各具个性。屈原孤直,义无反顾用生命捍卫人生的最高理想;自贬的陶渊明聪慧,以最质朴的方式把握住人生的真髓;柳宗元偏执,终生处于痛苦深渊直至孤独的逝去;自居易现实,在佛道中努力寻求身心的寄托并享受现世的幸福;苏轼达观、超然,精神境界高度圆融;杨慎身上则初步具有了近、现代人精神多元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