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为农民收入的变动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乡镇企业发展所引起的农村生产要素的非农化,一方面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拉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另一方面,随着农民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农民收入逐渐多元化,农民收入的提高及转业的实现,使农民传统的身份与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然而近年来,随着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增长方式的转变,无论是从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看,还是为农民增加收入看,均呈现了弱化的迹象。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和提高农民收入。 全文的第一部分是历史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对农民收入及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得出乡镇企业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也是农民身份、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从历史考察中我们可以知道乡镇企业与农民收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二部分是在历史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用理论实证分析乡镇企业与农民收入变动的内在关系。整个分析过程首先是从农民收入总量入手,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非农收入呈快速增长态势;二是从收入与增量结构角度来分析,得出非农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构成的主体,且农民收入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农收入的增长;三是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角度来进一步证实以上得出的结论。四是根据乡镇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与职工就业人数的历史资料,从就业弹性的角度来分析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并且可以看出近年来乡镇企业的就业弹性下降,为后文的原因分析提供事实依据。五是用费——拉模型进一步分析乡镇企业资本积累和创新对劳动力的吸纳程度。最后,分析中、西、东三大地带农民收入的差异及原因。 第三部分研究乡镇企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变动的现状和原因。 第四部分是根据以上分析的内容,提出总体思路应该是以城镇化为主线,把城镇化的推进与乡镇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从而为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作出贡献。然后在总体思路的基础上提出具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