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修复技术和生物材料的发展,全瓷冠正在逐渐替代其他材料而被修复科医生和患者所青睐。修复体的适合性,包括边缘适合性和内部适合性[1-3],尤其是边缘适合性对修复体的修复成功率和使用寿命有重要的影响。修复体的边缘适合性,主要是边缘间隙的大小,边缘不准确可能会导致细菌和菌斑的积聚、粘接材料的溶解,引起牙周组织、牙体硬组织以及牙髓病变等。目前修复体的边缘适合性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技术和方法来评估。临床上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探针直接检查、射线照相技术等主观方法粗略地在口内评估边缘适合性,但是这些方法无法评估修复体内部,只能评价边缘处的情况,且容易受观察者经验影响,精度也较低;印模技术法是使用印模材料复制修复体和预备体之间的间隙,可在体内或者体外将所得硅橡胶印模进行内部及边缘间隙的测量[4-7]。硅橡胶印模法因操作简单、价格低廉、设备要求较低、不破坏模型、不需要特殊的片切工具等特点,不仅适用于单冠、嵌体、种植体上部结构等的测量,还广泛应用于全瓷固定桥的适合性的测量。但是,硅橡胶薄膜制作过程可能存在撕裂,可造成所需测量位点材料的缺失;显微镜测量法也可能引起薄膜厚度的结果测定不准确[8]。此外,传统的基于分数的体式显微镜[3,9-13]、电子显微镜[14-16]、光学显微镜[17]以及可提供纳米级扫描水平的原子力显微镜[18]等,是在显微镜下将修复体样本切片进行评估。但显微镜技术要求对修复体和预备体的横切面进行测量,横切过程可能导致变形[10]。而电子显微镜若测量样本的角度不正确,其分析结果可能也是不准确的[16]。Micro-CT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测量修复体适合性的方法,由于其具有非破坏性、可靠性,在全瓷冠适合性评价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学者对不同方法制作的全瓷冠的适合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仍缺乏用Micro-CT法进行适合性评价的系统性研究。本研究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Micro-CT法评价不同方法制作的全瓷冠适合性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更全面系统地研究用Micro-CT法评价不同方法制造的全瓷冠的适合性,为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计算机检索以下数据库:Pubmend、Ovid外文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C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检索国内外关于Micro-CT法评价全瓷冠适合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全瓷冠包括由传统方法(失蜡热压、粉浆浇铸)与CAD/CAM系统制作的对比,检索时间由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月,文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根据PICOS原则以及文献的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的筛选和数据的提取,由两人单独对所筛选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估以及偏倚性分析。本研究属于计量资料(连续变量),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MD)、95%(confidence interval,可信区间)合并各统计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Meta分析。统计结果用森林图(forest plots)表示,各研究间的发表偏倚情况用漏斗图(funnel plots)表示。结果:计算机检索共查得相关文献835篇,最后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只有8篇。其中CAD/CAM系统制作组119例,传统全瓷冠制作方法组89例。所纳入文献随机对照试验的整体质量评分为中等,因为没有一项研究涉及到参与者双盲,或对研究结果的盲法评估。分析结果显示:Micro-CT法对传统技术、CAD/CAM系统制作的全瓷冠的适合性评价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同时,CAD/CAM各组间全瓷冠的适合性评价结果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传统失蜡热压或者粉浆浇铸制作技术、CAD/CAM系统制作的全瓷冠的边缘间隙值在临床可接受范围之内,且无统计学差异。2.研究表明,CAD/CAM系统制作的全瓷冠的边缘间隙值无统计学差异。3.Micro-CT法作为一种修复体适合性评价方法,其结果是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