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盆地晚白垩世-早古新世古气候变化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ars8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关注和研究的焦点,纵观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白垩世的古温度比现今高很多,白垩纪-古近纪是显生宙以来最热最为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深入探究该时期的气候变化,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解决现今CO2浓度大幅度升高,温室效应愈加明显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至今为止,对于在白垩纪-古近纪时期连续的古气候记录研究还非常缺乏,虽然部分学者已经通过陆相的沉积材料重建了该时期的古温度,但是对于高分率以及连续的气候记录还仅限于海相记录,对于连续的陆相古气候记录重建还较少,无法进行有效的海陆对比,因此通过获取连续的陆相古气候记录进行海陆对比就显得尤为重要。南雄盆地大塘剖面是一套以红色碎屑岩为主的上白垩统-下古新统地层,该套地层结构松散,沉积连续,含有较多的古生物化石,且出露良好,是研究晚白垩世-早古新世古气候变化的良好素材,因此已有不少学者在此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使其成为了非海相白垩系-古近系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准,也是我国白垩系-古近系地层、古生物、恐龙绝灭、K/T界线研究最精细的热点地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工作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岩石磁学、元素地球化学和漫反射光谱学实验测试,将磁化率、CIA与深海氧同位素、成壤碳酸盐氧同位素以及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海水表层温度数据进行对比,剖析剖面磁化率变化的机制与其所蕴含的古气候意义,并与同期的南雄盆地其它古气候记录进行对比,探讨更高分辨率的磁化率变化与古气候演化过程。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南雄盆地地层以红色为主,沉积物以细粒粉砂细砂为主,也有粗粒的砾石层。但是不论粒度大小,颜色均为红色。红色存在深浅变化,深浅的红色随着层理/层次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地层的红色与层理/层次同期形成,是原生颜色。赤铁矿是其唯一可以被检测到的载磁矿物,它反映了长期高温氧化的地质环境,是在地表经历了长时间的成土作用氧化过程形成。它的高温氧化环境比黄土高原第四纪形成第五层古土壤时的气候更加高温少雨。(2)磁化率与深海氧同位素变化具有一致性,因此南雄盆地的磁化率变化反映了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区域气候变化,磁化率的增强机制仍可以用“成壤说”来加以解释;(3)结合磁化率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了南雄盆地的成壤碳酸盐氧同位素以及南雄盆地伊利石结晶度/风化指数,还有全球海平面和海水表面温度数据,表明南雄盆地在7261.5Ma期间的古气候演化与全球的气候变化具有同步性,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为7271.5Ma,此时气候以湿热为主,在71.5Ma左右存在一次气候明显的迅速转冷变干事件,在71.5Ma之后逐渐升温;2)第二阶段为71.566Ma,此时期气候总体呈现温干,在70.7Ma左右存在一次气候明显的转冷事件,该事件可能与全球记录的70.5Ma气候转冷事件有关,随后在70Ma之后温度上升,由于该段样品不完整,无法进一步对比;在66.75-66.25Ma还存在一次气候的迅速转冷,一直到66Ma气温逐渐升高与其它记录的K/T界线位置相同,可能记录了马斯特里赫特晚期变暖事件(LME);3)第三阶段6661.5Ma,整体以湿热为主,存在多次气候波动,6664.7Ma气候逐步由温干转向湿热,除了65.865.9Ma存在一次明显的短暂的气候转冷,期间还经历了两次气候变冷;64.762.6Ma,气候总体以湿热为主,期间还伴随有三次显著的降温事件;62.661.5Ma,温度逐渐升高,气候依旧相对湿热,说明在晚白垩世至早古新世古气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气候变化也存在多次冷暖旋回的交替。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科学的考评机制是激发干部动力的“助推器”。是规范干部言行的“警世钟”。由于考核中存在一些不
美国外交中的国家重建行动,往往是对被目标国或目标地区内部事务的侵犯,是维持其超级大国地位、实现其国家利益的手段。美国在索马里国家重建行动是冷战以后美国领导的第一次
徐工XM35铣刨机具有外形尺寸小、机动灵活、功能多、可靠性高的特点。它可实现开挖坑槽、铣边、沿井盖铣刨、液压镐破碎等功能,符合市政养护机械多功能、小型化的市场需求。
目的: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采用腹腔镜辅助对 32 例直肠癌患者进行前切除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病理检查显示标本边缘均无肿瘤,切除范围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0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实验组(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