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语序研究的背景下,综合运用词义分析、视点结构、事件结构和话语分析等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从严格配对的自然真实语料出发,以形容词状补可换位结构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现代汉语中围绕动词而形成的“形+动”和“动+形”这两种语序的制约机制。我们认为,对于既能充当状语也能充当补语的形容词而言,进入状位还是补位不是随机的,状位与补位的对立制约着形容词的入位,并制约着形容词状补可换位结构的语序变化。这种制约机制直接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对立性特征,即[+方式]与[+结果]的对立、[+过程性]与[+结果性]的对立、[+具体性]与[+抽象性]的对立、[+描写性]与[+评议性]的对立。这四组对立特征共同构成制约形容词状补入位的语序选择机制。在制约形容词状补入位的机制中,四组对立特征之间并非互相割裂,而是存在着内在一致性。状位的[+方式]、[+过程性]、[+具体性]与[+描写性]四组特征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而补位的[+结果]特征与[+结果性]、[+抽象性]、[+评议性]之间也是内在统一的。这四组对立特征的内在一致性展示了形容词状补可换位结构在词汇、短语、语篇与话语功能这四个层面的一致性。另外,“方式”与“结果”之间的可转化关系是形容词在状位和补位之间可以换位的前提和根本驱动机制。方式往往会对动作行为的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直接转化为动作行为的结果。同时,对结果的预期又会对方式起到引导作用。因此,“方式”与“结果”之间的内在一致性使形容词可以在状位与补位之间进行有条件的换位。最后,在挖掘形容词状补语序选择机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语序选择多因素观”,即汉语语序的变化并非是由某个因素独立决定,而是受多层面因素共同制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