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性别敏感教育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性别问题作为当代社会和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这些研究者中,美国教育哲学家简·罗兰·马丁是首屈一指的,她提出的“性别敏感教育"思想在欧美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比较而言,在中国语境中马丁及其思想并未受到应有的关注。因此,本论文以性别敏感教育为中心,从思想缘起、教育概念、教育目的、学校改进等四个方面出发,系统地呈现和评析马丁的教育哲学思想,并讨论其对中国学校教育的启示意义。作为女性,“不在其列”的生活和学术经验使马丁走向性别的视角。接着,在批判柏拉图的性别中立教育和卢梭的性别化教育的基础上,马丁提出“性别敏感教育”的理念,主张教育活动要敏于关注性别的自然差异以及社会意义,把握既定的性别刻板印象及其根源和后果,并采取在性别上更具包容性的措施,以实现性别的公正。根据这个理念,马丁进一步对彼得斯、沃斯通克拉夫特、比彻尔、吉尔曼等提出的“受过教育的人”的典范进行了批判,重构了受过教育的人的典范,认为受过教育的人必定是“完整的人”,是参与社会生产过程和社会繁衍过程的人,是懂得“3Rs”和“3Cs”的人。而在学校建构上,马丁通过再现杜威和蒙台梭利有关家庭和学校关系的讨论,揭露了传统自由教育的弊端,阐明了从“学校之屋"转向“学校之家”的必要性。她认为,“学校之家”的建构应该让学生学会关爱,建立关爱的文化氛围,搭建包容性的课程,以及提高对隐性课程的认知。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马丁的性别敏感教育也受到了陷入本质主义和走向浪漫主义的质疑。尽管如此,在中国语境下,这一思想仍然对学校教育的改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方法 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共1000例产妇入住我院行阴道分娩,选取200例产妇入组,其中40例产妇出现了产后出血的情况,将其视
目的探讨抗精神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8年7月—2019年2月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氯氮平治疗,试验组则采取
以CSSCI数据库中1990-2015年112篇白酒企业经济文献为研究数据,利用Cite Space科学计量工具绘制了白酒企业经济研究学者、研究机构和研究主题的知识图谱,用数据可视化的方法
2014年3月29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Zimmer学院亚太创伤论坛上,美国波特兰Legacy研究所Michael Bottlang研究员和美国尤金Slocombe骨科中心Daniel Fitzpatrick教授应邀作了"远
可怜的维纳斯有两个人看过维纳斯像后,其中一个突然叹了口气:"哎!"另一个奇怪地问:"怎么了?"他说:"别提了,人残疾了真可怜,你看他,衣服掉了都提不起来。"
【正】 1913年至1915年间,在中国几家重要杂志上进行过一场关于如何在中国建立民主制度、实行民主政治的讨论。当时资产阶级的各个政治派别,几乎都参加了这场带有论战色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