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夹弦是流行于鲁、豫、皖地区的稀见戏曲剧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具个性的文化价值,2008年二夹弦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夹弦在1920年代后期传入皖北,亳州二夹弦剧团在传承、保护、弘扬二夹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在二夹弦传承人的培养模式及剧团的运营模式等方面,有其独特的方式方法,其经验或教训对于其他稀见剧种的传承与保护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二夹弦源流考述。首先,考证二夹弦的源流,二夹弦的传统剧目、特色声腔、表演特征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艺术形态,由此入手进行探究,考证其起源之时地,梳理其发展脉络,总结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征,可考证出二夹弦起源于民间曲艺艺术“花鼓丁香”,在融合黄河流域的民间音乐以及借鉴吸收其他兄弟剧种艺术养分的基础上,最终于20世纪20年代初形成相对成熟的戏曲剧种。其次,梳理亳州二夹弦的历史,考证二夹弦传入亳州的时间应在1928年前后,至1950年代,逐步成熟;1950年代到1970年代逐渐衰落;1980年代至今,发展为富有地方的特色戏曲剧种。第二章:亳州二夹弦剧目研究。从二夹弦剧目的题材类型、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三个方面对二夹弦传统剧目进行研究,阐明二夹弦传统剧目中所反映出的剧目特征与文化特色,为二夹弦的剧目建设提供参考。第三章:亳州二夹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亳州二夹弦剧团与安徽省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培养二夹弦传承人,不仅对于二夹弦的传承人培养意义重大,也对其他稀见戏曲剧种的传承人培养具有启示意义。第四章:亳州二夹弦剧团运营模式研究。亳州二夹弦剧团与亳州市梆剧团是一个单位两块牌子,而两个剧种甚至多个戏曲剧种共用一个剧团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种运营模式的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确有优势,却也制约了各剧种的自由发展,有其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