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学旅行作为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开展研学旅行不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近几年,随着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使得研学旅行开始在各个地区和学校进行试点和推行。但因为研学旅行在我们国家还处于起始阶段,虽然国家已经就相关内容和问题进行了政策上的规定,但这些规定大多还处在较为宏观和中观的层面,很多关于微观层面的内容还并未出台,再加上研学旅行的涵义、价值和意义还未深入人心,所以就导致了研学旅行在落地的时候出现了诸如“只游不学”、“重游轻学”、“游大于学”、“外包”给旅行社和缺乏考核评价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研学旅行课程质量令人堪忧。基于以上情况,本研究将以L中学的一次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为例,以“泰勒原理”作为课程设计的原理,以体验学习理论和生活世界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和实物收集等方法收集资料。在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和资料收集过程中,观察对象包括了31位学生;访谈对象包括了1位校长、3位教师、10位学生和10位家长;收集的资料包括了文本、心得、作品、照片等。笔者在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此次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中所出现的课程目标设计缺乏合理性;课程内容的确定缺乏学生的参与;课程组织欠缺科学性;课程的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并就所指出的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原因分析:对研学旅行课程剖析不够透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不足;课程组织关系处理不当与专业师资匮乏共同作用;缺少课程评价的时间与意识等。为了提高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质量和实施的效果,使学校的研学旅行课程获得长足发展,故针对上述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如下的改进对策:加深教师对研学旅行课程的认识,进而转变教师的课程观念;强化教师的学生主体性意识,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设计,从而发挥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作用;加强课程组织的科学性,防止课程组织中的随意化行为;提高课程时间利用率与效果跟踪意识,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课后效果跟踪意识的缺失;充分考虑课程的独特价值与特点,强调核心素养在课程设计中的指引作用,争取校外资源的支持、配合与协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