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马铃薯早疫病对马铃薯产业的危害日益严重,因此对早疫病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使用同质园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来自我国黑龙江哈尔滨、内蒙古赤峰、山东济南、河南通许、湖北随州、福建福州和云南昆明7个地区的马铃薯早疫病菌群体进行敏感性分析,检测各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比较群体间抗性差异程度并揭示差异形成的原因。每个群体含有28~33个不同基因型的菌株,总菌株个数为215株。研究的结果包括:1、SSR分析表明福建早疫病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其他六个地区,即黑龙江、内蒙古、山东、河南、湖北和云南的遗传多态性较低。除了福建群体以外,其他六个群体的遗传相似性都很高,遗传距离也很近:2、含药平板实验结果显示早疫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呈连续变化的数量性状,不同群体和不同菌株对不同浓度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差异显著;3、基因多样性结果表明,分子遗传标记测量的群体分化(GST)程度比数量性状的群体分化(QST)程度高,即GST>QST,说明早疫病菌对苯醚甲环唑抗性受负选择,阻碍了群体间遗传分化的积累。国内外的报道表明苯醚甲环唑对早疫病菌仍然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目前也没有对苯醚甲环唑产生抗性菌株的报道。本文中杀菌剂敏感性的GST>QST的原因可能是早疫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具有很高的适应性代价,抗性菌株在对苯醚甲环唑产生抗性的同时,其他方面的竞争力降低,在进化的过程中被淘汰,所以群体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研究结果表明早疫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具有很高的生存代价,对该杀菌剂的抗药性可能不容易发生,但在生产中也要结合农艺措施,并与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以延长苯醚甲环唑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