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瘤胃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其微生物区系主要有细菌、原虫及厌氧真菌组成。众多研究表明,各类微生物之间存在复杂的互作关系,能够影响瘤胃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比例,从而影响瘤胃的发酵潜能。因此,深入研究瘤胃微生物互作关系可为瘤胃代谢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主要采用体外厌氧发酵技术通过纯培养与共培养之间的比较研究了山羊瘤胃厌氧真菌与细菌之间的互作关系。整个试验分四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采用厌氧滚管技术自山羊瘤胃中分离得到混合纤维分解细菌及单一纤维分解细菌,并对其体外降解稻草及滤纸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纤维分解菌及单一纤维分解菌都具有较强的纤维降解能力。以滤纸和稻草作为底物时,混合纤维分解菌96 h表观干物质消失率分别为59.59%和36.12%,发酵上清液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分别为0.26 U·mL-1和0.15 U·mL-1;单一纤维分解菌96 h表观干物质消失率分别为55.26%和32.29%,发酵上清液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分别为0.27 U·mL-1和0.18U·mL-1。无论混合菌还是单一菌,滤纸为底物时的表观干物质消失率和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均显著高于稻草组。 第二部分采用体外厌氧发酵技术研究了厌氧真菌72 h发酵液经灭菌、滤膜过滤和冷冻处理后对瘤胃细菌体外发酵的影响、以及不同生长阶段(0、6、12、24、48、72和120 h)真菌发酵液经微孔滤膜过滤后对瘤胃细菌体外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灭菌组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及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冷冻组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及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生长阶段的真菌发酵液对细菌体外发酵也产生不同影响,6 h、12 h及24 h组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及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均显著低于0 h组,72 h组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及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均高于0 h组。 第三部分采用体外共培养与纯培养比较的方法,研究了山羊瘤胃真菌与细菌共培养对稻草秸的降解活力。结果表明:在瘤胃真菌与细菌共培养24 h内,共培养组24 h时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5.85%)、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28.21 mmol/L)及乙酸浓度(20.32 mmol/L)均显著低于细菌纯培养组(10.49%、32.66 mmol/L和24.39 mmol/L);而共培养组在48 h、72 h和96 h时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24.37%、29.04%、30.81%)均分别高于细菌纯培养组(21.69%、26.41%、27.34%),且共培养组72 h时丙酸和丁山羊瘤胃真菌与细菌互作的体外研究酸浓度也高于细菌纯培养组。共培养组72h及%h时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显著低于真菌纯培养组。共培养组各时间点细菌浓度低于细菌纯培养组,同时,共培养组各时间点真菌浓度也低于真菌纯培养组,且共培养组72h、%h时检测不到真菌。 第四部分比较了在山羊瘤胃真菌不同生长阶段接种瘤胃细菌降解稻草的特性。结果表明,在瘤胃真菌体外纯培养的不同生长阶段(O、24、48、721:)接种瘤胃细菌发酵961:时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30.95%、23.41%、25.52%、34.74%)均显著低于真菌纯培养组(37.51%),且接种细菌后共培养24h增加的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5 .44%、8.21%、6.62%、0.37%)也显著低于细菌纯培养24h的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10.74%),但相对于真菌其它各生长阶段而言,真菌生长至241:接种细菌共培养24h增加的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丙酸及丁酸浓度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