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过伸位支具外固定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单纯的胸腰椎屈曲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该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在对于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情况,以及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各自优缺点及其相应的适应症。方法:研究2016年6月-2017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7例非病理性的胸腰椎屈曲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13例采用气囊加压充气型过伸复位的支具外固定,14例采取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2组患者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和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法(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记录入院当天及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24周、48周的VAS、ODI评分指数,通过收集上述2组患者经对应的未经治疗前以及已经治疗后拍摄常规影像学胸腰椎的X片测量椎体前缘最凹处高度、Cobb角,运用统计学同组不同治疗点、不同组相同治疗点的指标变化。结果:过伸位支具外固定组同PKP治疗组于收治前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过伸位支具外固定组VAS评分在治疗后24周、48周相比,统计学无明显差异;而在治疗干预后的第4周、第12周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KP组VAS评分在治疗后4周、12周、24周、48周较治疗前改善明显,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经PKP术治疗后的各个时间节点对比,未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过伸位支具外固定组的VAS评分指数在治疗后的4/周、12周明显高于PKP组;而治疗后24周、48周后两组数据无明显的差异(P>0.05)。在ODI评分方面结果于治疗后4周2组比较有差异(P<0.05),随后于治疗后12、24、48周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KP组的责任椎体前缘高度及相应的Cobb角经治疗后4周、12周、24周、48周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过伸位支具外固定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同PKP组在治疗后4周、第12周、第24周、48周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过伸位外固定支具和PKP治疗屈曲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治疗后24周-48周症状改善明显,过伸位支具外固定VAS和ODI评分指数与PKP治疗对比无明显差异,而在治疗后6周-12周与PKP治疗具有明显差异,在治疗早期(治疗后6周-12周)PKP治疗效果优于过伸位支具外固定;过伸位支具外固定对于治疗屈曲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其在中远期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