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渤中凹陷是渤海海域内面积最大的一个凹陷,也是渤海湾海域盆地的沉积中心和生油(气)中心。在中、浅层勘探取得较大突破的形势下,以古近系储层为主的中深部储层研究已成为当前渤中凹陷油气勘探的重要任务。鉴于渤中凹陷中深层碎屑岩储层埋藏深,勘探风险大的特点,开展渤中凹陷古近系中深层储层成岩作用研究,探讨有效储层成岩控制因素,对指导渤中凹陷中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运用了储层地质学、储层沉积学、储层岩石学等理论方法,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及各种分析化验资料,系统研究了渤中凹陷古近系东营组和沙河街组储层沉积演化规律、储层成岩作用、成岩相、成岩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储层特征分析,并结合测试资料及物性资料对储层进行了评价。
研究得出渤中凹陷古近系属于三角洲沉积体系,并划分出包括河流三角洲、扇三角洲、水下扇(陡坡和缓坡)、湖泊(滨浅湖和半深湖)等9种沉积相类型。在详细观察岩心的基础上,对碎屑岩储层铸体薄片进行了详细的鉴定与研究,结合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的分析,并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确定渤中凹陷古近系东营组、沙河街组成岩演化阶段主要处于早成岩B期至晚成岩A期;渤中凹陷区碎屑岩经历了早期的压实作用、石英次生加大作用、方解石和白云石的胶结作用、溶蚀和交代等成岩作用;归纳总结出成岩序列为:压实压溶作用-石英次生加大-长石、岩屑溶蚀-碳酸盐胶结-次生孔隙形成-长石加大-自生高岭石。结合砂体沉积相展布及储层埋深和成岩演化特征,将古近系东营组、沙河街组储层划分为压实成岩相、碳酸盐胶结成岩相、高岭石混合杂基支撑-溶蚀成岩相、方解石胶结-溶蚀成岩相等四类成岩相。分析了物源、埋深、温度、压力地质因素对成岩演化作用的影响。最后,识别总结出古近系东营组、沙河街组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为次生孔隙,并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Ⅰ、Ⅱ、Ⅲ、Ⅳ四类储层,Ⅰ类储层发育最好,Ⅳ类储层不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