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电针颈五针结合平衡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寻找一种更简便易行、临床疗效更佳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黄石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颈五针结合平衡针组)和对照组(电针颈五针组),各30例。对照组:颈五针,选取双侧C5、C6夹脊穴、大椎;电针,选双侧C5、C6夹脊穴连接电针仪,同侧夹脊穴连接一组线,采用连续波,输出频率12Hz,刺激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每天一次,六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针后,将平衡针穴(颈痛穴、肩痛穴)处消毒,颈痛穴快速平刺12寸,以局部出现酸、麻、胀感即可出针,肩痛穴快速直刺11.5寸,行提插手法,以出现向肢体远端触电式针感,即可出针。每天一次,六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治疗结束后,记录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20分量表积分及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PRI、VAS、PPI)评分的变化,并运用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及功能积分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症状、体征及功能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PRI积分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PRI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PRI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RI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PRI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VA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PPI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PP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PP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P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PPI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7例、显效15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愈显率为73.33%;对照组临床治愈4例、显效8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愈显率为40.0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愈显率(73.33%)明显优于对照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颈五针结合平衡针疗法及单纯电针颈五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效,能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功能,并缓解疼痛,但电针颈五针结合平衡针疗法明显优于电针颈五针疗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