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大鼠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取性成熟未交配雌性具有规律动情周期的SD大鼠36只,采用宫腔内保留灌注无水乙醇5分钟建立薄型子宫内膜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①急性损伤治疗组:于模型制备后立即皮下注射生理盐水(NS)稀释的G-CSF(40μg/kg/d),连续5d;②急性损伤对照组:于模型制备后立即皮下注射等量NS,连续5d;③慢性损伤治疗组:于模型制备3个动情周期后皮下注射NS稀释的G-CSF(40μg/kg/d),连续5d;④慢性损伤对照组:于模型制备3个动情周期后皮下注射等量NS,连续5d。均于注射G-CSF或NS后的第4个动情期处死大鼠,取双侧子宫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学改变(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宫内膜单位面积中细胞角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结果1.急、慢性损伤对照组子宫内膜形态学均表现为薄型子宫内膜。与此相比,急性损伤治疗组子宫内膜明显增厚,表面呈波浪形,腺上皮及腔上皮细胞完整,呈立方状,腺体数目稀少,部分管腔囊性扩张,间质疏松,新生毛细血管数目明显增多;慢性损伤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但不及急性损伤治疗组,表面略可见波浪形,腺体数目无变化,间质疏松,新生血管数目增多。2.四组子宫内膜厚度依次为:569.37±37.01μm、234.96±37.82μm、487.78±19.48gm、231.21±17.81μm,各治疗组与相应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细胞角蛋白特异性表达于上皮细胞胞质中,以此反映上皮细胞再生长情况。四组单位内膜面积中细胞角蛋白面积依次为:12.57±0.40%、12.25±0.52%、12.28±0.74%、11.93±0.94%,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波形蛋白主要表达于间质细胞和少量内皮细胞中,以此反映间质细胞再生长情况。四组单位内膜面积中波形蛋白面积依次为:13.40±0.63%、7.27±0.48%、12.86±0.71%、7.30±0.53%,各治疗组与相应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宫腔内保留灌注无水乙醇5分钟经过约7个动情周期(约28-35天),子宫内膜仍表现为薄型,进一步证实薄型子宫内膜大鼠模型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2.G-CSF对子宫内膜的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对急性损伤的治疗效果佳,可能与间质细胞增生和血管新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