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喀斯特坡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人工诱导措施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alli_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喀斯特区域在大规模生态治理工程背景下,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治理对象主要集中在土层相对比较深厚的洼地、坡麓地带等,而典型的自然恢复坡地由于土壤水分环境恶劣,受水分亏缺限制其植被仍长期处于演替初期。如何改善坡地土壤水分环境,提升其水源涵养功能,是喀斯特坡地区域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内典型的自然恢复坡地为研究对象,区分上下坡位,因地制宜开展植被群落优化、土壤改良等一系列人工诱导工作,通过对试验期内降雨、穿透雨、土壤含水量的监测和分析,量化了上下坡位原生植被在穿透雨方面的差异、林下剔除试验对降雨穿透率的效益、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其降雨响应规律、上坡位土壤改良效益等,评估了人工诱导措施在提升坡面水分环境的可行性,初步探讨了推进目标区域植被群落正向演替的可能途径,以期为区域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主要结论如下:(1)穿透雨方面,从降雨分级层面看:不同类型植被冠层比较,即对照区和恢复区比较,当<20mm的降雨时,前者的穿透雨均值比后者平均高出约21%,而>20mm的降雨,这个值约为30%。穿透雨率整体上随降雨级别提升增幅变大,0~5mm降雨前者穿透雨率高出后者7.6%,当降雨>30mm时候,这个增幅可达15.9%;相似植被冠层比较,即优化区和对照区比较,随降雨级别提升穿透雨均值和穿透雨率增幅都逐步降低,当0~5mm降雨时候,前者穿透雨均值和穿透雨率分别高出后者30.8%和7.6%,当降雨为20~30mm时,这个值分别降至12.97%和8.44%,当降雨大于30mm时,二者基本没有差别。总体来看,人工诱导措施针对小雨量效果最为明显,而对于大雨或暴雨,优化效果减弱,在大于30mm降雨级别时,优化措施无明显效果。(2)土壤含水量方面,经方差分析,除挡板处理区和恢复区土壤含水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区相互间差异性显著。通过“黑箱”效应进一步分析得出:观测期内无处理区(参照)“黑箱”效应累积为负,大小-5.4%;经剥离“黑箱”效应后,挡板处理区、挡板&保水剂组合处理区和恢复区(特定植被)环境因素累积效应皆为正,大小分别为32.2%、17.3%和30.6%;从量化结果看,对于上坡位土壤水分而言,有植被覆盖和布设挡板累积效应为正且值较大,说明效果明显,而挡板&保水剂组合处理区累积效应值大致为前两者一半,效果次之,其原因很大可能是保水剂自身特点导致。可以预期上坡位土壤水分提升综合手段:适宜的植被覆盖,布设挡板可以营造相对可观的水分环境。(3)利用时间序列分析降雨动态和土壤含水量动态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降雨序列无显著自相关性(滞后时间对应的相关系数均落在2倍标准差内),而土壤含水量有明显的自相关性,其自相关系数均在第一个滞后时间距4天时最大,随后不断减小。优化区、对照区、恢复区和无处理区的相关域分别为2.5、3、3和3个滞后距,而其终了滞后时间距集中在4~5之间,分别为4.6、4.4、5和4.8,也就是说降水图上的峰和谷在相隔4.6、4.4、5和4.8个滞后距后,在该层土壤含水量上得到重现。(4)通过对上坡位典型“牙槽”剖面竖向空间两种类型土层含水量监测与分析,得出上坡位植被适应“牙槽”小生境可利用策略:根系埋藏较浅的植物可充分利用牙槽内0~40cm土石混合层水分,该土石层保水能力稳重且对旱季抗变异性强,但植被应以节水型为主且密度不宜过大,因为水分基数不大;40~60cm深度为水分混合利用区,应以土石层水分为主、岩层水分为辅,同时该层植被根系扎入岩层有利于保持自身稳定,尤其位于坡面有抗风、抗倒伏等要求,意义重大;越过60cm深度,无论旱季还是雨季风化岩层内水分含量都比较丰富,适合根系埋藏深、耗水大等高等级植被利用。同时观测到上坡位植被“团簇体”现象即相对高等级植物抱团生长,结合“牙槽”水分环境特点看,认为二者具有相关性,需要进一步探究。(5)从“植物探针”(演替后期适生幼苗)定植目标区域约四个月时间节点看,初步评估:(1).存活率上,青冈(常绿)目前死亡率较高,达到约60%,分析了高死亡率背后的原因:青冈栎对干旱敏感,复水恢复差,优先发展根系策略;其余幼苗存活率(大于90%)皆可观。(2).长势上,通过对构树(落叶)长势监测,表明该植物适应良好,长势佳。而其余混编组幼苗长势指标变幅不大,需要进一步长期监测。
其他文献
在堆肥处理中,纤维素复杂的结构、难以降解的特性,成为了缩短堆肥周期和提高堆肥效率的限制因素。因此,加速纤维素的分解,是提高堆肥效率、促进堆体快速腐熟的关键因素。堆肥
作为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散裂靶和第四代铅冷快堆(LFR)冷却剂的候选材料,液态铅铋共晶合金(Lead-Bismuth Eutectic,LBE)近年来逐渐成为能源和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尽管有着众多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但对结构材料的严重腐蚀以及氧化物杂质易拥堵管道等问题一直严重阻碍LBE实际应用与发展。研究表明将LBE中溶解氧控制在特定浓度范围内既可以保护结构材料免于腐蚀又不会形成多余的
高频旋转运动的悬臂机构目前市场上运用广泛,悬臂结构的高频下旋转运动的结构运动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国内外对悬臂结构的高频旋转运动振动分析研究少有,同时能够用于工业生产现场的极少,对于存在急停换向运动成分的摆臂运动研究国内外是没有的。适应大数据化控制悬臂机构的高频旋转运动也是急需的。本文利用模态分析方法对高频悬臂机构的振动稳定性进行研究。工作模态分析中激励力需要满足白噪声假设,因而不能用于本文研究
本文选择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的不同林分类型:落叶松白桦混交林、落叶松樟子松混交林、落叶松纯林为研究对象,以次生裸地作为对照样地,分析研究了土壤总有机碳及其各组分
架空输电相线容易在自然条件下受到各种危害,其中雷电危害不仅可以直接击中相线造成跳闸故障,还可以通过电磁场耦合使相线产生瞬时过电压,导致部分相线发生故障甚至整个供电
航空票价发布流程是较为复杂和繁琐的业务流程之一。涉及到航空公司,航空公司联盟,政府法律政策,和发布机构等等多维因素。因航空票价具有动态变化的特性,根据时间段,客舱预
断陷湖盆斜坡带是大型岩性地层圈闭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场所,但是受不同构造背景与沉积背景的控制,不同类型的斜坡内部结构、演化历史及成因机制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进而造成不同类型斜坡的层序地层特征、沉积特征及成藏特征等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本文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古近系重点斜坡带为研究对象,系统总结歧口凹陷斜坡的成因类型和斜坡形成的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型斜坡的层序样式、沉积充填特征及砂体分布规律,进
煤储层中的割理网络作为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深刻影响煤层气的运移与产出,因此,割理网络输运属性定量评估对于储层产能预测和煤层气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量证据表明煤储层自然裂隙具有分形特征,使用分形理论来表征其复杂几何形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手段。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聚焦于割理网络模型的表征及其传质过程的孔隙尺度模拟。在割理网络表征及其渗流扩散行为方面主要开展了如下四个方面的研究:(1)单割理自仿射几何定
目的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胰腺坏死感染等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6.0版》作为方法学指导,通过检索 MEDLINE(PubMed)
目的:研究续断种子方对高泌乳素少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精子浓度、精子活力、精子形态、血清性激素和中医临床症状的变化,探讨续断种子方对提高高泌乳素少精症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