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山西省面临转型发展的需要,发展旅游业是实现战略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路径之一,但与此同时山西省旅游发展存在要素配置不合理、空间布局不均衡、旅游发展不平衡、地区间差异显著、缺乏整体思维等问题,如果置之不理,随着空间差距的逐渐拉大,旅游空间失衡将进一步恶化,造成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最终不利于山西省旅游可持续协同发展。如何在推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优化要素配置与空间格局、整合区域资源、减小区域间差距,最终实现区域空间均衡全面发展?符合当前现实发展的需要。当前缺乏从“空间错位→空间溢出→预测”系统研究旅游经济发展,在梳理旅游经济发展、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旅游空间错位、旅游经济空间关联性、旅游空间溢出、旅游经济预测等文献基础上,解释了空间错位、空间溢出、预测的关系。因此,借助Matlab、Arcgis、Geoda、Stata、Excel等软件,运用熵权法、重力模型、空间错位指数、二维组合矩阵、空间自相关、空间计量模型、情景分析法、BP神经网络模型等研究方法,从空间错位、到空间溢出、再到预测的研究体系探究和解释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空间效应和演化趋势。首先引入空间错位理论分析了山西省旅游空间格局,研究了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与空间不均衡状态,其次基于空间溢出理论来研究区域旅游经济的空间效应,解释了旅游经济发展机制,最后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情景分析预测了山西省2021-2025年旅游经济发展趋势,该创新尝试一定程度上拓展旅游经济发展的研究成果,为推动山西省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为优化山西省旅游发展,促进旅游经济增长,实现旅游经济空间均衡发展提供研究思路。首先分析了空间错位视角下的山西省旅游空间格局:基于2010-2020年11年的山西省的旅游经济、旅游资源、旅游交通、旅游服务等相关数据,研究时空演化下山西省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区域差异,并引入空间错位的研究方法解释山西省区域间、旅游经济与旅游相关要素之间的空间不平衡状态;其次,进一步探讨区域间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基于2010-2020年11年旅游经济与影响旅游经济的相关要素数据,构建模型并借助Stata软件探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识别各变量对旅游经济的作用关系,分析区域间旅游经济的直接效应、溢出效应与总效应,据此提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策略;最后,基于山西省“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运用情景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对2021-2025年的旅游经济发展做出预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与旅游空间错位的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各地旅游资源富裕度不同、区位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旅游接待能力不同等原因,山西省区域间旅游发展差异明显,旅游发展空间错位显著,且随着时间演化错位现象依旧存在,表现在:山西省各地市旅游经济与旅游资源、旅游交通、旅游服务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不完全协同、匹配的现象。一般来说,有效且合理的资源配置可以节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而错位的存在,则意味着旅游基础设施与旅游服务条件的供给存在不足或过剩,不利于旅游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2)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结果显示,一个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不仅受到本地解释变量的影响,还受到外地解释变量的影响;旅游资源指数每增加1%,本地旅游经济上升1.37%,对周边地区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就总效应来说,旅游资源越富裕,对全省旅游经济正向作用越大;旅游交通对本地旅游经济有显著负向影响,旅游交通每增加1%,本地旅游经济下降0.864%,对周边地市旅游经济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旅游交通每增加1%,本地旅游经济上升0.496%,旅游交通对全省旅游经济发展表现为负向效应;旅游服务指数每增加1%,本地旅游经济上升0.687%,对外地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正向影响本地旅游经济,同时对周边地区旅游经济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本地旅游经济上升2.436%,周边地区旅游经济上升1.654%,全省旅游经济上升4.09%;经济发展水平显著负向影响本地区旅游经济,同时显著负向影响周边地区旅游经济,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每增加1%,本地旅游经济指数下降0.802%,周边地区旅游经济指数下降0.321%,全省旅游经济指数下降1.122%;常住人口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旅游经济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常住人口每增加一个单位带动本地区旅游经济上升0.552%,带动周边地区旅游经济上升0.337%,全省旅游经济上升0.889%。(3)对“十四五”期间山西省旅游经济发展进行预测,结果发现,2021-2025年山西省各市旅游经济基本保持上升或维持不变的状态,旅游经济稳定发展,且区域间旅游经济收入差距减小,全省旅游发展进一步均衡;2021-2025年旅游经济波动最大的为阳泉市,旅游经济上升最多,其次是朔州市,其他地市变动较小;到2025年,旅游经济发展由高到低依次为:太原市、忻州市、晋中市、运城市、大同市、吕梁市、晋城市、阳泉市和朔州市;三种情景下的旅游经济发展有一定差距,但这种差距并不显著;随着旅游资源、交通条件、旅游服务能力、地方经济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口数量的进一步上升,旅游经济总体呈上升态势。(4)由于山西省地市间旅游发展空间差异性和空间关联性的存在,使得区域旅游不能孤立发展,必须研究协同发展的路径。差异性是旅游协同发展的前提,关联性使旅游经济溢出得以实现。因此在研究旅游经济的影响机制时,不能局限于研究区域内相关要素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应该充分考虑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空间溢出效应,推动山西省旅游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