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吉林省作为中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从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经济社会水平逐年提升,基本形成以石油、化工、建材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布局,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但由于长期以资源为主,大力发展重工业的经济部门,使吉林省的经济发展受到约束限制,同时由于技术装备老化、能耗量巨大导致环境恶化、能源短缺等问题,吉林省亟需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以实现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吉林省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解析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耦合模式与演化过程,构建吉林省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模型,评价吉林省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集成自相关分析和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RBF)方法,研究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演化趋势,建立预警体系进行预警分析;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识别主要驱动因素;运用情景分析法,设置基准情景、稳定情景、协调情景三种情景,设定指标参数,采用经典采样蒙特卡洛方法对指标参数预测的不确定性分析,实现定量度量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提升耦合协调发展度预测结果的可靠程度;研究不同情景模式下耦合协调发展驱动因子变化对耦合协调发展度的影响,解析单驱动因子耦合协调发展度谷值的驱动程度与驱动方向,揭示不同情景模式下吉林省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驱动因素的运行原理和作用机制,研究吉林省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耦合时间路径,提出吉林省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实现机制。研究结果显示,2014年吉林省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度0.66,处于初级耦合协调发展状态;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RBF)拟合结果显示,吉林省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2030年为0.42),因此如果按照现状趋势而不采取任何措施,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度将跌入濒临失调状态,进入橙色预警状态;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环境水平和化肥施用量是吉林省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第二产业占比、二氧化碳排放量、森林覆盖率和化肥施用量是主要的驱动因素;预测结果不确定性分析显示,全部指标为低速率变化、中速率变化和高速率变化模式下,2030年吉林省耦合协调发展度预测结果分别在区间[0.61,0.69]、[0.75,0.76]、[0.72,0.73]上呈现正态分布规律,三种模式的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都很小,不同情景下参数设置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对于结果的影响较小,结果具有可靠性;情景预测结果显示,基准情景、稳定情景耦合协调发展度变化趋势均呈U型曲线,分别在2025年、2016年出现低谷0.636、0.659;协调情景耦合协调发展度一直呈上升趋势,并未出现谷值,科学有效的政策实施,能够使经济社会与能源保护保证协调发展态势;经济社会指标对协调发展度谷值大小的影响程度(高-低变化影响最大值)次序为人口(0.046)>第二产业占比(0.025)>城市化率(0.024)>人均 GDP(0.021)>GDP(0.017),能源环境指标对协调发展度谷值的影响程度次序为森林覆盖率(0.034)>C02排放量(0.025)>碳排放强度(0.012)>非化石能源占比(0.009)>SO2排放量0.008(0.009)>化肥施用量(0.001);人口和第二产业占比是导致协调发展度谷值出现时间推后的主要影响因素,而CO2排放量、人均GDP、城市化率、GDP、非化石能源占比、SO2排放量、碳排放强度是提前协调发展度谷值出现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化肥施用量对谷值时间影响不大。因此,吉林省应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构建城镇化发展战略、优化城乡人口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制造工艺,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实现吉林省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成果可为吉林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