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油是我国居民消费的一种食用植物油,是玉米胚芽经过压榨精炼而制得的。玉米及玉米胚芽储存不当,极易受到镰刀菌的污染,产生代谢产物玉米赤霉烯酮,进而进入到玉米毛油中。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真菌代谢产物,因此研究降解或去除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主要内容为玉米油精炼过程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本文对多个地区的玉米生产的玉米毛油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山东、河北、江苏等华东一带玉米毛油中玉米赤霉烯酮超标严重,均在2000ug/kg以上,东北、内蒙一带的玉米所产的玉米毛油中情况较好,基本在500ug/kg以下。全国的玉米及毛油中玉米赤霉烯酮超标严重,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华东一带超标特别严重,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玉米种植面积分散,农户家中储存不当;收割玉米后,晾晒不当,水分不达标等。2)由实验数据可知,碱炼、脱色和脱臭三个工段对玉米赤霉烯酮影响最大,碱炼脱除率为32%,脱色脱除率为20%,脱臭工段的脱除率则达到了90%,脱蜡过程效果不明显。玉米赤霉烯酮在玉米油精炼的过程中不易脱除,玉米油中ZEN含量超标的现象非常严重,为了获得品质更加安全的高质量玉米油,必须从原料玉米开始控制。首先确保玉米和玉米胚芽的储存在通风条件比较好的存储仓库,仓库内,尽量保持干燥,以防滋生霉菌毒素,从而影响玉米和玉米胚的品质。3)实验确定的最佳的玉米油精炼工艺:碱炼整体工艺条件确定为:反应温度65℃,碱液浓度16°Bé,反应时间10min,控制碱炼油酸值≤0.4mg KOH/g,经此碱炼工艺玉米赤霉烯酮脱除率可达32%以上。脱色整体工艺条件确定为:脱色温度118℃,脱色时间25min,混合脱色剂用量为油重的2.5%,活性白土和活性炭的用量为20:1。经此脱色工艺玉米赤霉烯酮脱除率可达20%以上。脱蜡整体工艺条件确定为:脱蜡温度为8℃,脱蜡时间为12h,助滤剂添加量为2.5%。脱臭整体工艺条件确定为:双温双塔脱臭系统,第一阶段组合塔240℃、第二阶段单独填料塔255℃,脱臭总时间为90min。经此脱臭工艺玉米赤霉烯酮脱除率可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