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合金高强度耐候钢的腐蚀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skwug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强度低合金耐候钢是高强度低合金钢板(HSLA)研究和应用发展的重要方向,研究开发出既具有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又具备优良耐蚀性能的低合金高强度耐候钢具有重要而紧迫的意义。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及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拉伸试验、浸泡试验、电化学测试等多种分析手段,研究了热处理及Cr、Ni元素对低合金高强度耐候钢组织、性能及在3.5%NaCl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得到的主要结论为:对热轧、退火及正火态Q500H耐候钢进行组织和耐蚀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热轧、退火及正火都得到珠光体和铁素体组织,其中热轧钢晶粒最粗大,其次退火钢和正火钢。极化曲线测得的热轧、退火及正火态裸钢的自腐蚀电流密度依次升高,分别为0.4418×10-5A·cm-2,0.7364×10-5A·cm-2,1.064×10-5A·cm-2,电化学阻抗谱测得的试样电荷转移电阻值依次降低。试样浸泡5个月去除腐蚀产物后热轧钢基体表面腐蚀坑最细小,腐蚀程度最低,正火钢腐蚀程度最大。热轧态耐候钢锈层由铁的羟基氧化物α-FeOOH,β-FeOOH,γ-FeOOH及铁的氧化物Fe3O4组成。截面扫描形貌观察到热轧钢锈层最薄最致密,正火钢最厚最疏松。失重实验测得热轧钢年腐蚀速率最小,其次退火钢,正火钢最大。对热轧态Q500H及Q700H低合金耐候钢进行组织和耐蚀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试样组织为珠光体和铁素体,Cr在两相中均匀分布,Ni在铁素体相中含量更多。Cr、Ni含量较高的Q700H钢年腐蚀速率为0.1068 mm/y,比Q500H钢减少了4.4%。浸泡60天后,试样自腐蚀电流密度增加,与Q500H耐候钢相比,Q700H耐候钢仍具有较高的电荷转移电阻值和较低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浸泡5个月的Q700H钢试样表面腐蚀坑更细小。两种热轧态耐候钢锈层成分相同,Cr、Ni的增加促进了α-FeOOH及Fe3O4的生成。浸泡5个月后Cr、Ni在锈层内富集,Cr集中在内锈层,Ni富集于基体和锈层界面处,Cr、Ni含量越多,富集越明显,锈层越致密。对控轧控冷态Q500H及Q700H低合金高强度耐候钢进行组织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Cr、Ni含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耐候钢的拉伸强度,屈服强度从Q500H耐候钢的585 MPa增加到Q700H耐候钢的749 MPa。与Q500H耐候钢相比,Cr、Ni含量较高的Q700H裸钢具有较低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和较高的电荷转移电阻值。两种钢锈层组成成分相同,Cr、Ni含量的增加使锈层中稳定相Fe3O4含量提高。腐蚀浸泡前10d,Cr、Ni含量的增加促进了Q700H钢锈层的连续性,增强了锈层对基体的保护能力;试样浸泡5个月后,合金元素含量高的Q700H钢中Cr、Ni元素在锈层和基体的界面处富集更明显,锈层和基体结合更紧密,年腐蚀速率降低。
其他文献
2004年年底,在南方人眼里也就是秋天,彩电行业则着实经历了一个“多事之秋”,创维老总被传讯、长虹通告30亿元应收款坏账,社会各界的注意力有又一次聚焦在这个新闻不断的行业
近年来长江口-杭州湾表层沉积物中BHC与DDT的含量与以前表层沉积物有关资源的对比,以及经较高精度定年柱状样中BHC与DDT的垂向分布特征均显示,有机氯农药广泛使用作为一个污染事件,自开始到逐
深部岩体地质环境复杂,节理岩体破坏机理不明确制约深地工程发展,为研究深部节理岩体的剪切破坏,尤其是塑性剪切破碎带的变形破坏,通过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和细观CT扫描技术
对两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在土壤/水体系中的吸附过程很快。表面活性剂浓度接近或大于临界胶烤面
我国急倾斜特厚煤层开采冲击矿压越发凸显,且灾害显现特殊。为了揭示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开采冲击矿压机理,建立覆岩力学模型,分析了覆岩运动、能量释放、煤层应力分布等
稳定、高催化活性二氧化钛膜的制备是光催化技术实用化的关键,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固定化二氧化钛膜并试验其光催化性能,考察了溶胶溶液组成、涂覆基材、涂覆方式、涂覆次
珠江口是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栖息地之一,近年来由于水域环境的恶化,对其生存已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了解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状况,于1997年11月下旬至1998年11月上旬
对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中试研究,探讨了生物膜的形成和水力停留时间及供气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水比4:1、水力停留时间40min、进水COD150-1000mg/L条件下,平均COD去除率为89%,平
铜绿微囊藻菌CCAP1450/4在室内人工培养的结果表明,较大的无机培养液表面、连续适当光照20μE(m^2.s)及适宜的温度(25℃)有利于该藻菌的生产,通过超声波击碎细胞,离心过滤,C18净化柱分离,得到藻毒素,应用高效液
在摇瓶条件下,以乙酸,丙酸,乳酸和丁酸为碳源,采用一步发酵和两步发酵法,对真养产碱杆菌合成聚-β-羟基烷酸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这4种混合酸生产PHA的发酵过程曲线,探讨了A.eutrophus对4种酸利用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