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村镇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镇化发展进程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传统村镇往往依托自然环境,随着地域性的不同其空间形态也极具多样性,特点是随着当代对地区文化价值的重新审视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鄱阳湖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和最大的湿地,不仅起到调蓄长江、平衡水量的作用,同时也承接着江西境内赣江、修水、抚河、饶河、信江五大支流。鄱阳湖地区村镇深受湖区的影响而呈现出独具特色的空间特征,伴随着所依托环境的沧桑巨变而呈现出多种面貌。而后社会经济、交通、生活方式等的转变,使得湖区村镇的发展又经历了新一轮的变化过程,其空间格局和形态特征以及居民生活方式等都发生巨变。在传统的村镇聚落形成过程中,往往会依托环境从自然地形山水开始,逐步形成“山林(水系)—建筑-农田”的格局。原始定居的自然型村落整体形态呈“组团状”依附于山林之中,受宗族意识和风水意识影响,建筑整体格局较为紧凑,村落的边界明显;迁徙型村落内部建筑布局呈一定规律性,村落外围建筑呈“散落状”分布,村落没有明显边界。本文旨在通过调研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地区的村镇空间形态,研究村镇从聚落——集镇——市镇这样一个与自然环境及历史文化背景有着紧密关系的进程。结合鄱阳湖地区的文化背景,结合实地调研对湖岸村镇的形态系统进行整体研究,并总结特征模式。全文总体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系统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等进行阐述;第二章为村镇的空间形态构成及特点,主要对村镇的基本情况、空间结构、发展历程、空间形态构成等方面,结合实地调研情况进行分类阐述;第三章为村镇空间形态及案例分析,主要对乡镇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描述和特征分析,同时在对区域的自然及社会环境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按特征描述,第四章为村镇空间形态影响因素分析,主要通过对镇的空间形态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来探究湖区乡镇的空间构成模式;第五章为对鄱阳湖区乡镇的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