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审美文化精神的嬗变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7844412d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家文化是在客家民系漫长的迁徙历史中,在传承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和其他文化交流融合而成的,其语言、民情、风俗、精神特质等方面有显著的特点。本文从文化特别是审美文化精神的角度来探讨客家的形成,讨论了客家审美文化精神的萌芽、形成与成熟时期。 魏晋被视为客家审美文化的萌芽时期,其天放的时代气息,奠定了客家人审美文化精神的心理基石,同时,客家人的郡望自矜、举族而迁,聚族而居、勤劳俭朴等种种人文事象,皆可溯源于魏晋时期。客家民系在唐宋时期已然形成,具有比较稳定的文化和心理特征,特别是经过了盛唐气息,客家审美文化精神已经打上了大气、进取和强烈的开拓意识,而民族自尊心理的进一步强化也是在唐宋时期。明清是客家审美文化精神的成熟阶段,也是客家民系的辉煌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人物,从戊戌变法的刘光第、陈宝箴、黄遵宪,到太平天国的洪秀全、洪仁轩,再到辛亥革命的孙中山等人,他们既是客家审美文化精神的具体演绎者,又用自己的力量影响着客家审美文化精神的发展。同时,从这三大运动中,我们看到了成熟时期客家审美文化精神的一般内涵,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汉民族意识,强烈的族群认同与团结精神,以及一贯的反抗意识与进取精神等,并且可以感受到民系文化精神的独特魅力和强大影响力。 本选题在哲学与美学的视野下进行研究,主要采用历史学、民俗学,生态学等等研究方法,以此来解析客家审美文化精神的形成过程。
其他文献
在RSS、TrackBack、Permalink等技术的支持下,科学博客在Web2.0时代兴起,但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却不尽如人意,比如科学博客的更新率不高、受众对科学博客的关注呈现“马太效应”和
古者有书必有图,图用以辅助书,《易》却无图,这着实令后人难以释怀。后代学者们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多种猜测,并且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考证,以期达到明《易》之本义的目的,结果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