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享誉世界的古代兵经,自产生后便以其雄壮美妙的文章写法、变幻莫测的用兵艺术而备受推崇。历代学人也从兵法本身的内容、文体、作者、创作时代、用兵技巧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说,对《孙子兵法》的研究贯穿战国至当代,跨越时间近两千多年。自战国至晚清,历朝历代均有《孙子兵法》的相关研究成果出现,孙子学的研究体系也逐渐形成。民国以后,战乱频仍、思潮迭起,受新文化、新思潮的影响,《孙子兵法》在这一时期的研究也出现新的面貌。首先,在注释方面,随着白话文的兴起,白话译解兵法、表解图示兵书成为这一时期军事学术史上的新景象,《孙子兵法》作为古代兵经的代表,自然也会位列其中。而在辨伪方面,民国学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又针对《孙子兵法》的著作时代、作者、兵法内容等方面阐述各自观点,促进了民国时期孙子学的繁荣。其次,民国时期的学者针对《孙子兵法》内所蕴含的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原则,在各自的研究著作中都加入了一些古今中外的战史、战例,将兵法原理与实际相结合,使《孙子兵法》的军事原则在实践中得到例证。除此之外,还将《孙子兵法》与西方的军事论著对比,窥探中西军事理论的异同,进而得出东西兵学的联系,这体现了民国时期孙子研究的中西互补性。再次,抗日战争爆发后,《孙子兵法》的实践应用性更是大大提高,民国学者也纷纷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浪潮中,以中日大战为研究背景,辅之《孙子兵法》的军事理论,分析中日双方在战场上的角逐变迁。民国学者对于《孙子兵法》本身内容所蕴含的文学、哲学色彩也进行了深入探析,至于这一时期出版的民俗读物、一般性辞典中有关《孙子兵法》的研究更是体现了研究的多元性。民国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特殊节点,这一时期的《孙子兵法》研究也随着时代变迁而呈现多样性的特点:首先,民国时期与以往时代相比,学者们结合时代特征对《孙子兵法》进行了重新整理与注释,研究内容更为宽泛。同时,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孙子兵法》研究融入了较多的外来元素,在中西融合中得到较大发展。其次,民国时期由于各种新思潮纷纷出现,与前代相比,在研究形式上不再拘泥于以前的单一、枯燥,而是有所创新,出现了多元化特点。并且随着现代化的演进,学者们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对《孙子兵法》进行现代化的改造,使兵法本身具有现代化色彩。最后,民国时期由于战乱频发,各政治集团内部为争夺权力中心,纷纷运用《孙子兵法》指导战争,而学术界也在研究过程中加入了一些中外战例,使《孙子兵法》研究更具实用指导性。民国时期《孙子兵法》的研究折射了当时社会的整体风貌,而特定的历史阶段也使得民国孙子学的研究具有了灵活性、指导性与前瞻性的特点,为后世孙子研究提供良好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