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回顾上世纪80年代,许多“过来人”也许会用“激情”、“反叛”、“文化热”等字眼来形容那个正在离我们远去的年代。然而更多“过来人”一定也还记得那也是个“诗意的年代”。“第三代诗歌”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先锋诗歌运动已经成为过去,但回顾当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它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因为它的并不遥远,所以它不是一段陈年的历史可以让我们引以为鉴,但它并没有被人们遗忘,相反,却总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原因在于,它仍有被叙述、被阐释的空间,因为它的声势浩大,因为它的丰富混杂,更因为它突然间爆发的众声喧哗的“自我呈现”状态,我们感到激情澎湃的同时也深感疑惑,而这“突然间的自我”也正为我们重新思考这场运动提供了可能。本文从“自我认知”的角度分别进入第三代诗人真实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探索其自我生命认知的内在过程,以及他们如何完成自我的感知与呈现。导论部分首先围绕“第三代诗歌”的命名、群体特征、诗学追求等问题,大致概括了“第三代诗歌运动”的整体风貌;又对“第三代诗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从而发现目前对“第三代诗歌运动”的研究大多限于文本与现象的解读与阐述,对“第三代”诗歌运动是如何发生的这一问题却鲜有人追问,即便有所追问,却也多纠结于其价值取向、文化意识、审美倾向等表征问题的解答,而忽略了“第三代”诗人的身份、生活形态、精神状态等方面的研究。然而恰恰是这些被忽略的问题却构成了“第三代”诗歌运动发生的深层原因。通过对比发现“朦胧诗”到“第三代诗歌”对“自我认知”的转变,正是这种转变为我们了解第三代诗歌的发生提供了契机。第一部分以自我认知的角度介入第三代诗人真实的生存状态,反观他们的身份、童年记忆以及生活方式,发现他们被忽略的尴尬身份,以及特殊的“文革”记忆,找到他们“自我认知”背后的力量源泉。第二部分基于诗人们的生存状态,从自我认知的角度进入诗人的精神领域,探索第三代诗人“自我意识”确立的内在过程,即“第三代人”“自我认知”的内在心理机制。最后探索“第三代诗人”如何进行“自我认知”的呈现。结语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从发生学的方法入手,以“自我认知的”角度还原“第三代诗歌运动”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