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胸腺上皮性肿瘤(TET)病理组织形态学复杂,表现多种多样,临床上常伴有副肿瘤综合征,其中以重症肌无力(MG)最为常见。以往胸腺上皮性肿瘤分类繁多,有较大的争议。2004年WHO进行了胸腺上皮肿瘤的分类,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胸腺瘤和胸腺癌,其中胸腺瘤又分为A、AB、B1、B2、B3等亚型。探讨不同类型胸腺上皮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生物学行为差异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按照WHO分类,探讨不同类型胸腺上皮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医院病理科1990年2月~2008年4月手术切除的胸腺上皮性肿瘤172例,所有标本均采用2004年WHO胸腺上皮性肿瘤分类的标准进行重新分类。172例胸腺上皮性肿瘤中123例有完整的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2月~204月,所有患者术前均未经放疗或化疗。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胸腺上皮性肿瘤与患者性别、年龄、是否伴重症肌无力等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72例中A型胸腺瘤17例(9.88%),年龄35-84岁,平均57.8±13.8岁,男性8例,女性9例,其中8例合并重症肌无力(42.11%),11例病人有随访,随访时间24月-156月,均无因肿瘤引起死亡。AB型胸腺瘤24例(13.95%),年龄21-69岁,平均48.5±12.2,男性9例,女性15例,其中16例合并重症肌无力(64.00%),16例病人有随访,随访时间12月-204月,均无因肿瘤引起死亡。B1型胸腺瘤15例(8.72%),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45.5±15.1岁,男性7例,女性8例,其中10例合并重症肌无力(76.92%),13例病人有随访,随访时间24月-192月,均无因肿瘤引起死亡。B2型胸腺瘤53例(30.81%),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43.9±11.0岁,男性26例,女性27例,其中52例合并重症肌无力(98.11%),40例病人有随访,随访时间12月-204月,其中2例因肿瘤死亡。B3型胸腺瘤44例(25.58%),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5.8±13.8岁,男性25例,女性19例,其中39例合并重症肌无力(90.70%),26例病人有随访,随访时间12-204月,其中4例因肿瘤死亡。胸腺癌19例(11.05%),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58.2±10.6岁,男性10例,女性9例,其中1例合并重症肌无力(5.26%),17例病人有随访,随访时间12-168月,其中10例因肿瘤引起死亡。结论:1.B2,B3型胸腺瘤的发病率高于其他类型胸腺瘤。2.A型胸腺瘤和胸腺癌以中老年人多发,而其它类型胸腺瘤中青年多发。3.B2、B3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胸腺瘤。4.胸腺癌预后差,死亡率高;而胸腺瘤预后较好,但是B2、B3预后比其它类型胸腺瘤较差。研究背景:胸腺上皮性肿瘤(TET)是最常见的纵隔肿瘤,包括胸腺癌和胸腺瘤。探讨反映胸腺上皮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标记物,对认识胸腺上皮性肿瘤的发生机制和生物学行为,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的:观察周期相关蛋白P27、P21、P16,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及细胞增殖蛋白Ki67在不同类型的胸腺上皮性肿瘤的表达,探讨这些分子生物学标记物与胸腺上皮性肿瘤的发生机制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医院病理科1990年2月~2008年4月手术切除的胸腺上皮性肿瘤172例,所有标本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p27、p21、p16、p75、Ki67在胸腺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为显示富含淋巴细胞的AB型和B1型胸腺瘤细胞的Ki67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染色检测Ki67及AE1/AE3,Ki67用BCIP/NBT显色剂标记,细胞核呈紫蓝色,AE1/AE3用AEC显色剂标记,细胞浆呈橘红色。P27、P21、Ki67阳性均定位于细胞核,P16阳性定位于细胞核和胞浆,P75阳性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阳性程度根据以下3个方面判定:(1)染色强度评分:0分,无染色;1分,弱染色,阳性部位呈淡黄色;2分,中度染色,阳性部位呈桔红色;3分,强染色,阳性部位呈棕黄色;(2)阳性细胞百分比评分:0分,无着色细胞;1分,<25%着色细胞;2分,25%~50%的着色细胞;3分,51%~75%的着色细胞;4分,>75%的着色细胞;(3)染色方式评分:0分,无染色阳性细胞;1分,散在染色阳性细胞;2分,局灶染色阳性细胞;3分,弥漫染色阳性细胞。以上三方面之和为阳性程度,阴性为0~3分,阳性为4~10分。Ki67以计数1000个肿瘤细胞中阳性细胞所占的百分数得出Ki67指数(Ki-67 LI)。各型胸腺上皮性肿瘤p27、p21、p16、p75表达情况用X2检验和双侧Fisher精确检验。各型胸腺上皮性肿瘤ki67指数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p27在A型、AB型、B1型、B2型、B3型胸腺瘤和胸腺癌的表达阳性率分别是100%(17/17);100%(24/24);100%(13/13);96.23%(51/53);97.67%(42/43);84.21%(16/19)。其中胸腺瘤之间p27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型胸腺瘤总阳性率(98.00%)高于胸腺癌阳性率(84.2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p21在A型、AB型、B1型、B2型、B3型胸腺瘤和胸腺癌的表达阳性率分别是23.53%(4/17);12.50%(3/24);23.08%(3/13);56.60%(30/53);46.51%(20/43);68.42%(13/19)。其中B2、B3组胸腺瘤阳性率(52.08%)高于A、AB、B1组胸腺瘤阳性率(18.5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胸腺癌阳性率(68.42%)高于胸腺瘤阳性率(40.0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在A型、AB型、B1型、B2型、B3型胸腺瘤和胸腺癌的表达阳性率分别是100.00%(17/17);95.83%(23/24);92.31%(12/13);88.68%(47/53);76.74%(33/43);63.16%(12/19)。其中B2、B3组胸腺瘤阳性率(83.3%)低于A、AB、B1组胸腺瘤阳性率(96.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胸腺瘤阳性率(88.00%)高于胸腺癌阳性率(63.0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p75在A型、AB型、B1型、B2型、B3型胸腺瘤和胸腺癌的表达阳性率分别是100%(17/17);62.50%(15/24);76.92%(10/13);41.51%(22/53);48.84%(21/43);57.89%(11/19)。其中B2、B3组胸腺瘤阳性率(44.8%)低于A、AB、B1组胸腺瘤阳性率(77.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胸腺瘤阳性率(56.67%)与胸腺癌阳性率(57.89%)无明显差异。Ki67在A型、AB型、B1型、B2型、B3型胸腺瘤和胸腺癌的表达指数分别是1.76±0.32%;2.25±0.33%;2.56±3.85%;4.89±0.43%;7.31±0.63%;24.89±3.66%。其中胸腺癌Ki67指数(24.89%)高于B3型胸腺瘤(7.31%),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3型ki67指数(7.31%)高于B2型(4.89%),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2型Ki67指数(4.89)高于B1型Ki67指数(2.63%),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AB、B1之间Ki67指数无明显差异。结论:1.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物p27、p21、p16和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在各种类型胸腺瘤和胸腺癌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其可能在胸腺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对于判断胸腺上皮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价值。2.Ki67指数在不同类型胸腺瘤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尤其是在胸腺癌明显高于胸腺瘤,进一步提示WHO胸腺上皮性肿瘤分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Ki67指数可作为判断胸腺上皮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