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加载模式下输电线路掏挖基础承载特性数值分析

来源 :东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umum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输电线路掏挖基础是通过机械或人力的方法将土体开挖成基坑,后将钢筋骨架和混凝土在基坑内完成浇筑的基础形式。因其具有土体开方量小、施工方便、减小水土流失、环保等突出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架空输电线路杆塔中。在实际工程中,输电线路杆塔基础需承受的荷载工况较为复杂,而目前对于复杂加载条件下掏挖基础承载特性的研究比较有限,因此,有必要对不同荷载工况作用下基础的承载机理及破坏模式进行研究。由于影响掏挖基础承载力的因素较多,采用现场工程试验的方法比较困难,故本文利用ABAQUS大型有限元软件,对掏挖基础及其周围土体共同作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中,通过归一化的方法消除土体变形模量E对基础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从而提出利用归一化处理荷载-位移曲线来判别基础极限承载力的方法。本文首先建立了基础承受单独上拔和水平向荷载时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加载方式采用位移加载法,探讨埋深比和土性参数对基础单向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根据塑性应变云图及位移矢量云图分析了地基的破坏形式。然后,建立高露头掏挖基础受水平荷载的有限元模型,以模拟基础受水平力及弯矩共同作用的工况,研究H-M组合加载下的破坏形式与承载特性,并绘制破坏包络线,讨论荷载间的相互作用对基础承载力产生的影响。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离心机试验进行对比,二者结果接近,验证了数值分析的准确性。接着,基于各单向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采用荷载-位移分步加载的方法对水平力及上拔力(H-V)共同作用下基础的破坏形式及承载特性进行分析,将数值模拟所得结论和文献已有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最后基于H-M、H-V的组合荷载作用下的研究,分析水平,弯矩,上拔(H-M-V)三向荷载共同作用模式下基础的破坏形式和承载特性,绘制H-M-V组合作用下基础破坏包络面。根据荷载-位移、基础破坏包络线、基础周围土体塑性应变云图以及位移矢量云图分析了复合加载时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分析的不同工况下基础的破坏机理以及承载特性为输电线路掏挖基础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局域网已是人们平时工作离不开的一个重要网络工作环境,如何保证一个局部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因此,本文从保护信息不易被泄露的安全
2003年的非典事件推动了我国行政问责制的飞速发展,行政问责制的建立是实现民主法制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国行政问责制是在国家经济、法制、国民意识等各种因素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并且日趋完善的,2018年3月2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六条规定,我国在进行监察方面的相关工作时应严格遵守监督问责的原则,第十一条也规定了应该对那些怠于履职或者履职过程中出现失职情况的领导人员进行问责和监督。这
学位
近年来,促进液晶相形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利用卤键相互作用,这已经被广大科学工作者所熟知。卤键与氢键类似,是一种弱的分子间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它比氢键更具有方向性,并且
麻花钻在钻削加工后,钻头会出现磨损,需要重新修磨才能够继续使用。目前的刃磨方式多为砂轮刃磨,砂轮刃磨法中存在着成形装置结构复杂、高硬度材料难加工等问题。就此本课题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环境的恶化尤其是全球变暖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我国燃煤发电快速发展,火电厂作为燃煤消耗大户,CO2排放量巨大,是导致全球温室效应最主要的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因其优良的抗震性能被引入我国。随后通过各界专家近二十年的共同努力与研究,我国的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在此期间,
随着5G技术的发展,许多如VR,AR,车联网等对带宽需求高,延迟小的应用纷纷被提出,同时应用终端的普及带来的巨大流量都对传统的LTE/EPC网络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进一步也给传统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竞争日益激烈。不同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类业务,国际业务具有经济资本占用低、自偿能力强、综合收益高等特点,有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
无线局域网(WLAN)具有数据传输速率快、可移动办公、安装便捷等优点。目前,WLAN已经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场合以及集中办公点、学校等区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天线作为接入设备的核
近几年,随着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技术的快速发展,处理、解释高性能运算的数据量呈海量增长趋势,对大型PC集群处理计算机和解释工作站的运算能力以及存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