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消失转换任务的加工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cas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换任务是广泛用于研究认知灵活性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进行人机交互设计过程中,由于人机交互要求操作者监控多种信息来源,并在短暂的时间内在不同的任务之间进行转换,因此也需要能够灵活进行任务转换。尽管自Jersild(1927)使用转换任务以来,人们不断使用各种转换任务范式对转换任务进行研究,已经有很多转换任务变式,目前至少可以归纳为两类转换任务范式:可预期转换任务范式和不可预期转换任务范式。可预期的转换任务范式通常是完成的任务是固定顺序的,可提供线索也可以不提供线索,因此,一般也称为固定顺序转换任务。不可预期的转换任务,一般会通过线索表明当前需要完成的任务类型,因此也称为线索转换任务。以往有许多研究致力于找出转换代价的来源,最初的理论倾向于根据某个机制对转换代价做出解释(Rogers,1995; Allport,1994),尽管仍然有研究在提出任务转换的单一因素模式(Altmann,2002但多数研究者则认为有多种机制,因此也不断有人对哪些是真止与转换代价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争论。本文通过delta图方法动态分析转换任务加工过程的冲突控制机制,来分析转换代价的动态变化,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转换代价的实质。神经成像研究表明,任务转换与广泛的神经网络有关,包括外侧前额叶皮质区域和顶叶皮质区,前辅助运动区,以及前扣带回等部位。实际上,对转换任务的神经心理学研究中,存在多种转换任务范式,而不同转换任务范式之间可能本身的加工就存在着差异,因此具体对某一范式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对具体的转换任务加工范式更进一步理解。研究选取字母和数字作转换任务的研究材料,分别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具体研究了线索消失转换任务的神经机制。首先,通过对固定顺序任务,线索保留任务和线索消失任务进行横向比较,并通过delta图分析方法,得出了转换代价的动态变化特点,表明转换代价并非是转换任务加工中的必然产物的结论。通过对线索消失任务的进行深入的ERP研究,了解了线索消失任务的脑电加工的时程特点以及序列顺序效应和冲突控制效应,同时也通过ERP研究对线索消失转换任务的线索效应进行了专门的分析,得出线索长短以及线索是否与任务冲突对线索消失转换任务加工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通过delta图法对转换代价的来源进行分析表明,转换代价并不一定是转换任务加工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而是与转换任务加工过程的动态加工机制相关,取决于对上一任务的反应抑制强度与当前任务的激活程度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不同范式会引起转换代价不同,也可以解释同一任务范式条件下不同准备时间之间的差异。(2)本实验通过事件相关电位对线索锁定时段和刺激锁定时段加工进行分析,得出了线索消失转换任务在不同阶段的加工差异和不同效应。在线索加工阶段,主要表现为重复任务与转换之间的差异,执行重复任务时,由于需要对反应抑制进行控制,需要更多的资源,在500-700ms重复任务比转换任务在负方向引起更大的P3b。在刺激加工阶段,转换任务在早期注意阶段的早期注意较晚,且需要更多的注意资源加工,因此表现为转换效应,在ERP上表现为转换任务的早期P2成分显著大于重复任务的P2,潜伏期也更长,这表明了在早期注意上转换任务投入了更多的资源,同时调动早期注意也更慢。在任务加工阶段,当完成任务时,由于数字任务熟悉度较高,因此完成字母任务时,数字作为无关刺激的干扰会更大,而完成数字任务时,字母作为无关刺激则干扰会更小,因此表现为任务效应。在ERP波形上表现为字母任务比数字任务引发了更大的700-1000ms的晚正成分。(3)线索消失转换任务加工过程中,长线索与短线索加工表现出差异。在线索锁定的时间段窗口,线索效应和任务效应表现出分离,在300~550 ms内的P3b成分上表现为任务类型的主效应,重复任务比转换任务诱发了更大的P3b成分,对应的偶极子源为扣带回和右侧额叶附近,在550~700 ms内的LPC成分上表现为线索类型的主效应,短线索条件比长线索条件诱发了更大的LPC成分,对应的偶极子源位于右侧额叶和右侧枕叶BA19部位。在刺激锁定的时间窗口,主要表现为早成分上的差异。即在N1效应上,长线索比短线索潜伏期更长,但波辐更大,这可能表明了长线索比短线索早期注意慢,但刺激呈现在视觉上引起的冲突更大。在P2效应上,短线索潜伏期更短,波辐更大,这可能表明了短线索早期注意更快,投入的早期注意资源更多。这一结果反映了长短线索在预期准备上的差异。(4)线索消失转换任务加工过程中,线索是否与任务一致会影响转换任务的加工。线索锁定的时间窗口,在前中部电极点,转换任务的P2潜伏期更长。在400-800 ms内的P3b成分上,重复任务比转换任务诱发了更大的P3b成分。在800~1000 ms内的晚期正波上,重复任务比转换任务的晚期止波波辐更大。在后部电极,冲突线索比一致线索出现一个更正走向的波。这表明了在冲突线索条件下,有更多的预期准备。在刺激锁定的时间窗口,在早成分上表现出差异。即在前中部电极上,转换任务比重复任务条件引发更大的P2峰值,一致线索的P2潜伏期比冲突线索的潜伏期更长;一致线索的N2潜伏期比冲突线索的N2潜伏期更长。这表明了转换任务投入的早期注意资源更多,而当线索与任务冲突条件下,被试更早注意到这种冲突并对刺激进行识别。(5)对线索消失转换任务的序列顺序特点研究表明,不管是线索锁定时段,还是刺激锁定时段,均只表现出显著的一阶顺序效应,而没有显著的二阶顺序效应:即当前试次(n)与上一试次(n-1)之间的不同任务序列顺序,会对任务转换加工有显著影响,而上一试次(n-1)与上两个试次(n-2)之间的任务序列顺序,则对任务转换加工没有显著影响。尽管行为研究表明,在反应时测量上,既表现出一阶顺序的效应,也表现出二阶顺序的效应,由于在ERP和fMRI研究中都没有得到相应的直接证据,因此对于行为结果的解释上,也应更谨慎一些。二者结果上的差异,可能既来源于行为研究方法和ERP和fMRI研究方法本身的差异,也可能来自于实验设计本身。前者关注反应时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而后者更关注在不同反应时段脑电成分的差异。(6)通过对线索消失转换任务的冲突控制机制研究表明,线索消失转换任务加工过程中,不管是线索锁定时段,还是刺激锁定时段,均只表现出显著的冲突类型效应,而没有显著的控制类型效应:这就表明,上一任务与当前任务是否冲突,也就是说当前执行冲突任务时,会影响当前任务的加工,但上一任务完成后所处的控制水平对当前任务的加工没有影响。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理论意义上,加深了对转换任务中转换代价的理解,丰富和充实了转换任务加工的相关理论,同时在研究方法上,采用delta研究方法研究转换任务的冲突控制机制,对转换任务加工过程进行动态分析,不再从某个单独的理论出发,更具有生态效度。从实际意义来看,线索消失转换任务加工的特点对于以后研究人类活动的认知灵活性,特别是设计人机交互界面及建立各类交通信号系统,可以提供很重要的设计理念支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利用膀胱压来间接监测腹内压的方法及可行性,测定能间接反映真实腹内压的最佳膀胱灌注量,以便于腹腔间室综合征(ACS)的诊断。方法:对15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研
阿诺尔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1874—1951年),美籍奥地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理论家,"表现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创造了十二音作曲技法。上世纪中叶,我国作曲家开始接
“六三法”为日据时期日本侵略者施行于台湾人民种种苛刻法令和总督府独裁之依据。在争取民族自决运动过程中,台湾知识分子遂将撤废“六三法”视为主要任务。“六三法”撤废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食品质
网格(Grid)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新技术,它的目标是将地理上分布、异构的各种资源通过高速互联网络连接并集成起来,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共同完成一些重大应用研究问题。数据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一种特殊亚型,约占AML的6.2%-40.2%,易并发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死亡率高。随着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三氧化二砷(As2O3)的
本刊讯(通讯员董春灵)根据国家无线电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国无线电频谱使用评估专项活动的通知》(国无办函[2016]4号)文件精神,从4月13日至11月18日,河南省工信委无线电管理局组织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了跨越巨大沟壑而修建的高墩桥梁逐渐增多。由于墩高的限制,普通的大体积混凝土桥墩已经难以满足要求。钢管混凝土结构具有承载力高,耐腐蚀,便
重载、大型、高速、精密、自动化、多功能的加工机床具有尺寸大、重量大、精度高等特点,是未来机床的发展趋势,其对结构、环境、控制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流体润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