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层耦合可激发介质中螺旋波的同步及斑图形成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jiani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螺旋波是非线性反应扩散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斑图.在一些物理系统、化学反应系统、生物系统(如心肌组织、蛙卵母细胞、大脑新皮层)等许多系统中都观察到螺旋波.研究发现:在新(大脑)皮层中出现螺旋波可以组织和调节皮层中神经元的集体活动,既可以影响正常皮层的工作,还会导致只有在癫痫下才出现的那种病理性活动斑图.心脏组织出现螺旋波电信号会导致心动过速,螺旋波破碎形成时空混沌将导致心脏从心动过速到心颤的转变.目前,人们在实验上和理论上对各种反应扩散系统中的螺旋波动力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对心脏中出现螺旋波的危害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并提出了许多控制螺旋波的方法.众所周知,脑神经网络具有小世界的特点,并且存在中心神经元(与众多神经元有耦合的神经元).神经之间的耦合既可以是兴奋性耦合也可以是抑制性耦合,兴奋性和抑制性耦合都可以促进神经元的同步.但是目前对可激发系统中斑图形成的研究几乎没有考虑具有中心节点的网络耦合以及抑制性耦合.心脏是一种可激发系统,心脏由各种类型的细胞组成,主要是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一个心肌细胞可与多个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有电耦合,心肌细胞与成纤维细胞耦合既可以是抑制性的,也可以是兴奋的,而且细胞之间的耦合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因此在心肌组织中也可能存在中心细胞,所以有必要将螺旋波动力学研究从均匀的反应扩散系统拓展到具有复杂结构的系统.在本论文中,我们采用了Bar-Eiswirth模型,研究了通过局域平均场耦合以及抑制性和兴奋性非对称耦合的两层可激发介质中螺旋波的动力学行为.本文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和第二章是本文的综述,第一章介绍了两类反应扩散系统,即振荡和可激发系统,重点介绍了几个可激发介质模型.第二章介绍了几种螺旋波、螺旋波的形成与破碎以及螺旋波的同步与控制.第三章研究了两层耦合可激发介质中螺旋波的动力学,两层介质通过网络连接,即在每一层介质上,每一列选一个可激发单元作为中心点,在一层介质上同一列的可激发单元只与另一层介质上对应的中心点及其8个邻居有耦合,数值模拟结果表示:通过局部耦合,在适当小的耦合强度下两耦合螺旋波可实现同步,增大耦合强度会导致螺旋波漫游和漂移,造成螺旋波不同步,观察到螺旋波与静息态、低频平面波和不规则斑图共存现象.在适当强的耦合强度下,还观察到两螺旋波转变成同步的平面波消失现象.第四章研究了抑制性和兴奋性非对称耦合对两层可激发介质中螺旋波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示:兴奋性非对称耦合可以促进两个不同频率的螺旋波锁频,即使初始频率相差大,两螺旋波也能实现锁频;当耦合强度和控制参数适当选取时,抑制性和兴奋性非对称耦合既可以使其中一层介质维持螺旋波态,使另一层介质中的螺旋波演化到静息态或低频靶波态,也可以使两层介质中的螺旋波都漫游,或都转变成靶波,最后这两个靶波要么消失,要么转变成平面波状的振荡斑图,而且两层介质振荡是反相的,此外在模拟中还观察到两螺旋波局部间歇锁频现象.第五章是对我们研究结果的总结和展望.
其他文献
微电网是相对传统大电网的一个概念,是指多个分布式电源及其负载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组成的整体,并通过静态开关和大电网相连接。任何一种形式的分布式电源和电网、储能装置、负荷相连的接口都是电力电子装置,因此研究和探索一种适合于微网系统的逆变电源并联组网运行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是发展微电网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从微电网中逆变电源运行要求、电力系统运行模式和控制方法、逆变电源模拟同步发电机运行的想法如何实现等方面
真空开关在结构和开断特性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在操作时就会产生与其它开关不同的过电压。系统的分析这些过电压的产生,并讨论如何采取有效的抑制措施,对真空开关的推广和安全运行都有一定的意义。操作过电压是由系统故障或开关操作等引起的过渡过程过电压。由于操作,暂态过程使电力系统中的电容、电感等储能元件的工作状态发生了变化。电感元件存储的磁场能会转化为电场能存储于电容元件中,电容元件存储的电场能也会在某一瞬间
为应对电力系统在新世纪面I临的分布式电源并网、电网利用系数低,高可靠性,高电能质量要求以及数字化技术应用等诸多挑战,智能电网成为未来电网的主要发展方向。智能电网是以
粗糙集理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波兰数学家Pawlak首先提出的一种用于数据分析的数学理论。其主要思想是利用已知的知识或信息来近似不精确的概念或现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
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作为智能变电站的关键设备越来越成为未来电流传感器的主流发展趋势。其中,光学电流传感器是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一大分支,具有许多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