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超重/肥胖已在中国的儿童中普遍流行,在打工者子弟中超重/肥胖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超重/肥胖不仅造成慢性病的低龄化,更为重要的是对儿童导致的相关疾病的危险将延续至成年,所以在这一人群中开展饮食和运动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国外有研究显示饮食和运动干预对改善儿童的饮食运动知识、行为及降低BMI有着重要意义,但在中国饮食和运动的干预研究较少,对打工者子弟的超重、肥胖问题尚未给予关注。目的:探讨饮食和运动干预对提高饮食运动知识、饮食运动自我效能、饮食运动行为及改善BMI的效果;评价饮食和运动干预过程。研究方法:本研究为自身前后对照的类实验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两个打工者子弟小学的3-6年级的47名超重/肥胖儿童进行饮食和运动干预,本研究干预的内容包括4周健康教育,每周一次,每次30min;饮食指导2次,每周一次,每次30min;同伴支持2次,每周一次,每次30min;12周的集体运动,每周4次,每次40min。分别在饮食和运动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2个月、干预后3个月及干预后6个月五个时间点采用问卷测量打工者子弟的饮食运动知识、饮食运动自我效能、饮食运动行为以及测量BMI,并在饮食和运动干预后采用“饮食和运动干预过程评价问卷”对干预过程进行评价。结果:至干预结束后,共对30名打工者子弟完成全部资料收集。结果显示:(1)干预后、干预后6个月饮食运动知识得分分别高于干预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干预后2个月、干预后3个月饮食运动知识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2)干预后饮食运动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干预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干预后2个月饮食运动自我效能得分低于干预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干预后2个月、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饮食运动自我效能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3)干预后、干预后3个月饮食运动行为得分分别高于干预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干预后2个月、干预后6个月饮食运动行为得分低于干预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4)干预后BMI明显低于干预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干预后2个月、3个月、6个月与干预后相比,BMI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5)参与本次研究的打工者子弟对本研究的干预内容、时间和方式均表示满意。结论:饮食和运动干预能有效提高研究对象饮食运动知识、饮食运动自我效能,饮食运动行为及改善BMI,饮食和运动干预能维持饮食运动知识至少六个月,维持饮食行为至少三个月;但对饮食运动自我效能及BMI维持时间较短,其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探讨。所以饮食和运动干预在打工者子弟中实施是有效的、可行的,也是值得推广的。但是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超重/肥胖的控制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需要得到家庭的共同监督和参与才能获得较好的维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