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士英教育与规划思想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题是由2019年11月16~17日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举办的“刘敦桢、柳士英与近代中国建筑教育国际论坛”延伸而来,柳士英是近代建筑学家、教育家、规划学家,还是笔者硕士就读院校——湖南大学曾经的副校长、土木系系主任、教授和建筑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因此,开展对柳士英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学界更清楚地认识中国近代首批留日建筑师群体的行为活动与思想演变,而且对于湖南大学师生群体来说,有着非比寻常、不可替代的纪念意义。
  既有文献分析表明,关于柳士英的研究,以其建筑领域为主、个人生平为辅,教育与规划领域则较少涉及。在对个人生平的研究上,存在信息断层的现象;在建筑领域上,缺失对设计思想演变过程的研究;在教育领域上,缺少对其教育生涯定位梳理与对教育思想的总结归纳;在规划领域上,欠缺对措施背后规划思想的深入挖掘。针对既有研究内容的空缺,笔者将本文的主要研究范围定位在“教育思想”和“规划思想”两大方面。
  本文中,笔者首先基于柳士英自我陈述的独家内容,对人物生平进行梳理、补充与核对,以此作为全文研究的信息基础;然后,参考建筑领域的文献研究,划分建筑生涯职业阶段,归纳提取设计思想的演变过程;接着,查询方志史料,细分定位其求学与执教过程;继而,结合子女与学生回忆录,总结归纳其教育思想的特点;再根据《苏州市政筹备处半年汇刊·工务计划与实施(民国17年)》的规划内容,解读分析其规划思想的特点;最后,统筹上述研究内容,总结了柳士英教育思想与规划思想的综合特点。
  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归纳比较的方法,以人物史、建筑史、教育史与规划史相结合的研究角度,对柳士英的建筑、教育与规划经历进行回溯,完成了对近代首批留日建筑师典型人物的信息补充与思考延伸,以期对当代的建筑教育模式和城市规划方法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与未来启迪。
其他文献
西城区:闫傲霜西城调研设计交易市场  近日,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一行到西城区调研,就设计交易市场建设等工作与西城区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考察了正在装修施工的中国设计交易市场,调研了广内街道“智慧社区”建设情况。闫傲霜对西城区科技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3点意见:一是以申办“世界设计之都”为契机,抓紧研究相关扶持政策,推动设计服务业快速发展;二是关注民生科技需求,通过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
期刊
近日,《北京“十二五”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以下简称《科普规划》)发布,到2015年,北京市将塑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科普场馆、科普活动、科普栏目等原创科普品牌,新建和改扩建50家科普场馆,百家科研单位将设“开放日”,非涉密的科技项目研究进展将及时向公众发布、公众科学素质达标率将超过12%。这些目标的设立考虑了哪些因素?《科普规划》提出了打造“科普原创之都”、创造“北京科普品牌”的全新概念,积
期刊
科学的种子早就播下    自1915年起,中国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发动了一场以“科学”与“民主”为旗帜,向封建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科学从此与中国共产党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到1936年艰苦的斗争条件下,从来没有忘记发展科学技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服务,红军本身就是宣传队,所到之处
期刊
作为仅成立不到两年时间的新部门,北京市科委重大专项办公室(简称重大办)仅10个人的规模,相对于其承担的工作量来说并不算多。而且,这10人中有6位还是女同志。  而正是这一新成立不久的部门,承担了牵头北京市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制“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年度折子工程和開展督查、促进在京中央企业与首都科技创新资源融合等重要科技管理职能。一年多来,重大办创建了地方对接国家重大专项的新机制,探索促进科技转化
期刊
即使工业发展、城市扩张对土地需求巨大,世界城市也依然保留着广阔的农业空间,在强化生态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融入城市系统是世界城市农业持续存在与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城市农业在技术、经济、生态方面的影响比乡村农业更大的关键原因。    国务院参事、亚洲低碳经济促进会会长牛文元指出:“世界城市”具有创新、促进、引导世界维持城市财富递增、生态平衡、追寻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号召
期刊
随着合肥市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不断向周边扩张,许多老工业厂区已经逐渐位于中心城区的位置,它们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压力。而合肥市的政府部门对工业遗产缺乏重视,城市的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比较落后。因此,在近些年,合肥市老城区的大量旧工业建筑被拆除。为了保护好合肥市的工业遗产,唤醒公众的时代记忆,传承城市的工业文明,很有必要对合肥旧工业厂房的改造策略进行研究。
  首先,基于对合肥市区旧工业建筑存在状态的大概了解,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界定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确定研究方法,并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随着人口生育率不断降低及人均寿命持续增长,我国人口结构中老龄人口比例也持续增高,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需求是亟待重视和研究的热点问题。菜市场作为一个老年客户比例较高的商业场所,对于老年群体参与社会性活动并自发产生社交行为是自然的、高效且有吸引力的,因此本文选择老年人活动较多的菜市场为空间载体,研究老年人自发性社交空间的设计策略。期望能够为扩大老年群体日常生活交际圈,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提高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指数以及老年人社交空间探索提出建议。
  本文主要针对南京地区菜市场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
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是我国早期现代主义建筑中具有突出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在2013年正式成为我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7年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各建筑保存状态良好,主要作为办公建筑供各院系使用,至今仍处于使用状态。但随着使用年代的增加,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败与老化,例如外墙劣化、围护结构保温性能降低、基础设施老化等,并由此带来建筑
近年来乡村振兴的政策以及人们对田园山水的渴望使乡村建设空前发展,乡村亲子游也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家庭主要的出游选择,但仿照城市、快速、单一、过度的开发模式使乡村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受到强烈冲击,不仅外来访客感受不到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当地居民的真实需求也难以得到满足,乡村公共活力不足。
  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留守乡村的大部分为儿童与老人,儿童是乡村公共空间的使用主体,是促进邻里交流、促进良好人居关系形成的纽带。乡村建设缺乏公共活力的关键是没有解决以谁为本的问题,大多以吸引游客为目的,没有考虑乡村当地
随着社会对传统街巷保护的日益重视,大量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传统街巷已得到有效保护。但传统街巷分布较广,数量众多,其价值评估标准模糊以及保护模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大量具有保护价值的街巷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何正确判断传统街巷的内在价值,切实做好传统街巷类型划分,是湘中地区传统街巷保护的关键所在,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本文以湘中地区传统街巷空间为研究对象,围绕传统街巷空间的保护与更新进行论述。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