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为世界最多见的消化系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为食管癌的高发地区,食管癌的发病率高居全国各种恶性肿瘤的前5位[1]。食管癌的早期表现不明显,确诊时大多已进入中晚期,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已成为全球共识[2],能手术切除者的5年生存率在30%左右[3,4],食管癌在治疗中的早期转移和术后复发是造成其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然而现在食管癌的治疗结局很不让人满意,因此必须要找寻更优的治疗方案。舒尼替尼(sunitinib)为口服的高选择性多靶点小分子蛋白激酶抑制剂,能抑制多种信号通路的正常进行,而且它还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抗肿瘤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活性[5,6]。它能抑制多种酪氨酸激酶受体,其中就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FNS样酪氨酸激酶(FLT 3)、抑制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IT),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等多种酪氨酸激酶受体[7]。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 VM)是近年来在某些恶性肿瘤中发现的一种独立于传统肿瘤血管生成的全新肿瘤微循环模式[8],前期实验发现食管癌细胞株中存在VM现象[9],并出现相关基因的高表达。本研究用sunitinib作用两种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KYSE70(低分化鳞癌)和KYSE450(高分化鳞癌),观察其对高、低分化不同的食管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VM形成的影响及其不同等,为进一步研究sunitinib在食管鳞癌治疗中的应用打下理论基础。方法1.用含青霉素(常用浓度是25~100ui/ml)与链霉素(25~100μg/ml)且含10%灭活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体外培养食管癌细胞系KYSE70和KYSE450。2.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1.50、3.00、6.00、12.00、24.00μmol/L)的sunitinib不同作用时间(24、48、72h)对两种不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3.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3、6、12μmol/L)的舒尼替尼作用于两种细胞后细胞的凋亡情况的变化。4.三维培养是利用基质胶制成三维培养体系模拟人体内环境,并在此环境中培养人食管癌鳞状细胞KYSE70和KYSE450,再放于荧光倒置显微镜下来观察各实验组的管道结构形成的形态及数量及其变化情况。5.RT-PCR检测药物作用前后各组细胞VM相关分子c-Met、mek、VE-cad和MMP-2基因m RNA的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1.MTT结果显示:舒尼替尼抑制KYSE450和KYSE70细胞系的增殖,且随着舒尼替尼浓度的增高两种细胞抑制作用也越明显,根据不同时间点对抑制率的测定在72小时时抑制率最高,且抑制作用随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而两实验组之间差异不大(P=0.056)。2.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1)3、6、12μmol/Lsunitib分别作用于KYSE70细胞和KYSE450 48h小时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3.20±0.91)%、(46.00±1.35)%、(69.00±1.56)%和(35.00±0.21)%、(47.00±0.98)%、(74.30±1.28)%,而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1.30±0.26)%和(1.50±0.34)%。统计分析后显示,随着舒尼替尼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也不断增大,且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在统计学有意义(P<0.05),而两实验组之间差异不大(P=0.053)。3.三维培养结果显示:约12小时后KYSE70和KYSE450细胞在基质胶上均形成典型的血管网状样结构,呈单个环状或多个环相连的网格状。Sunitinib作用24小时后,两种细胞在体外的管道状结构形成能力皆被明显的抑制了,环状结构断裂不全,大部分为不完全封闭环形甚至形成线状结构,且浓度越大环状结构个数就越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同的细胞间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4)。4.RT-PCR结果显示:sunitinib作用48小时后c-met,mek,VE-cad,MMP-2m RNA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met与mek下降程度一致,VE-cad与MMP-2下降程度一致;而两组细胞之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6)。结论1.舒尼替尼可通过多种通路有效抑制高低分化食管鳞癌细胞中VE-cad和C-met的表达,通过下调MMP-2和mek等下游信号的表达而抑制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和其他途径共同发挥这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效应。2.多靶点靶向治疗在食管鳞癌综合治疗中有进一步的研究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