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确判断物体的位置是人们与环境及周围客体进行良好交互的关键要素之一,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空间进行感知时,有时不经意间都会出现一些判断错误,比如对运动物体最终位置的判断会沿着物体运动方向向前偏移,这就是表征动量。从1984年表征动量第一次被提出到现在,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有关研究,探索表征动量的影响因素、产生原因及背后的机制。物体在垂直下落运动中除了会产生表征动量,还会受到隐含的重力影响,即表征重力,它是个体内心对重力的心理表征,而物体垂直运动除了受地球重力的影响,还受到个体主观感知吸引力的影响。本研究将通过3个实验探究垂直表征动量效应及背后的原因及心理机制,为日后研究个体对物体垂直运动中的位置判断能力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借助虚拟飞行场景,通过改变刺激材料的尺寸大小、运动速度、意义性,以3个实验探讨了个体在竖直下落运动中的表征动量差异,以及存在表征动量差异的原因及背后的心理机制。实验1以飞机和球形图标作为刺激材料,探讨大小不同的无意义客体和飞机运动客体垂直下落过程中的表征动量差异,以此作为知觉判断(距离偏差)相对客观的判断指标。采用2(飞机大小:大、小;球形大小:大、小)X2(下落速度:匀速、加速)X7(探测位置:-9、-6、-3、0、+3、+6、+9)被试内实验设计;实验2除了飞机和球形图标外,添加了地球表面,对物体下落过程进行主观评级,主观判断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以及认为是由地球导致物体下落的因果关系程度。采用2(飞机大小:大、小;球形大小:大、小)X2(速度:匀速、加速)被试内实验设计;实验3刺激材料同实验2,探讨当大小不同的无意义客体和飞机运动客体下落结束并陷入到地面后,即已成为既定事实后,对感知吸引力和感知因果关系进行评价。采用2(飞机大小:大、小;球形大小:大、小)X2(速度:匀速、加速)×3(陷入体积比:~10%,~50%,~90%)被试内实验设计。实验1结果表明大客体、加速运动的客体、具有意义性客体的表征动量显著大于小客体、匀速运动的客体、无意义性客体的表征动量。实验2结果显示客体下落过程中对大客体、加速运动的客体、具有意义性的客体感知到的地球吸引力及感知因果关系程度显著大于小客体、匀速运动的客体、无意义性的客体。实验3的研究结果发现当客体下落位置已成为既定事实后,依然是个体对大客体、加速运动的客体、具有意义性的客体的感知吸引力和感知因果关系的评级显著大于小客体、匀速运动的客体及无意义性的客体。综合以上实验研究结果,本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客体在下落过程中会产生表征动量效应,客体的大小、运动速度和概念属性对表征动量产生显著影响。大客体、加速运动、有意义性的客体的表征动量更大。(2)表征重力的影响下,个体对客体在下落过程中的感知吸引力和感知因果关系评级受到客体属性的影响。个体对大客体、加速运动、具有意义性的客体感知到的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更大,认为是由地球导致物体运动的因果关系程度也更大。(3)客观世界中所处环境和物理属性相同的物体会同时落地,但主观感知上存在大小不同、意义不同的客体不同时落地的表征系统:大客体、有意义的客体会先于小客体、无意义的客体落地。(4)表征动量的加工机制是自动性、顽固性的,当刺激客体下落位置已成既定事实后,个体仍感知大客体、加速运动客体及有意义性的客体表征动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