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替代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关键,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logous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对于需要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是最佳的选择。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是指内瘘穿刺时外渗风险最小,在整个过程中均能提供充足的血流量。目前对于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成熟尚无统一标准。K/DOQI指南认为内瘘使用时间至少为术后1个月,最好6-8周以后;内瘘成熟应遵循3个“6”原则,即瘘管血流量>600ml/min,动脉化的静脉血管直径>0.6cm,皮下深度<0.6cm,血管边界清晰可见[1]。但此为无确切证据支持的观点性条款,工作组对于理想的内瘘成熟标准尚未达成一致。多篇文章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AVF的内径及血流量,发现血流量的增加往往发生在内瘘刚刚建立后1至4周,认为在1个月之后流量及直径趋于稳定,不再发生明显变化,故单纯以血管直径、血流量作为成熟的判断标准似显不足。本课题通过对初次行动静脉内瘘患者四周内血清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浓度的监测对比,评估血管内皮损伤修复过程,并比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试图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初期全身血流动力学应激性变化及最佳穿刺时间。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对象从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终末期肾脏病的患者中选取33例进行随访,患者要求初次行肾替代治疗且长期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同时排除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症感染或感染急性期,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病,衰竭状态、预期寿命小于6个月者,重度贫血(HGB<60g/l),血液系统疾病。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手术当天、术后一周、两周、三周、四周晨起抽取空腹血标本,一部分立即送常规实验室测定血糖(Glu)、血脂、肾功能、白蛋白,血常规、钙、磷。另一部分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浓度,同时记录患者一般状况。同时于手术前几后4周内分五次用二维+彩色多普勒检查清晰显示吻合口及其动脉侧和静脉侧主干血管,测量其内径、吻合口直径,由超声仪内置软件自动计算出血流量。记录血流峰值流量。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患者手术当天、术后一周、两周、三周、四周收缩压、舒张压、血糖(Glu)、血脂、肾功能、白蛋白,血常规、钙、磷水平水平无显著性差别(P>0.05)。(2)患者术后一周与手术当天比较,ET-I、NO明显下降(P<0.05)(3)患者术后二周与术后一周比较,ET-I、NO明显上升,但水平低于手术当天(P<0.05)(4)患者术后三周与术后两周比较,ET-I、NO上升(P<0.05)(5)患者至术后三周ET-1、NO水平趋于平稳,术后第四周无明显变化,与手术当天比较持平(P>0.05)(6)患者术后开始桡动脉、头静脉主干血管内径增大,血流量增加,至术后三周后趋于平缓。
结论:
(1)患者因指标检测过程中,规律血液透析,且无明显病情变化,血糖(Glu)、血脂、肾功能、白蛋白,血常规、钙、磷水平无显著差异,(2)患者血清ET-1、NO水平,于术后一周内呈下降趋势,至术后两周水平开始上升,至术后三周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第四周内无明显变化,(3)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第三周,血管内皮损伤修复基本完成,内瘘血流量上升平缓并满足穿刺需求。